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5篇)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xx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2
按照县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县政协组织政协分成四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分别以我县已开发经营旅游项目、正在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生态乡村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为重点,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镇、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单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建议。6月29日,县政协主席梁广枝主持召开县政协八届十五次会议,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议政。县政府副县长李漫军参加会议并通报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县政协四个调研组也就会前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政协围绕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议政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县旅游经营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欠缺后续资金投入,品位难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除了经营初期投入之外,近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投入,设备设施残旧老化,景区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而未能做到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粗放经营,品位不高,难以打造成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很难吸引“回头客”、“过夜客”,影响了景区的经营发展。
(二)景区难以做到完全封闭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历史原因,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观光道路与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虽然燕岩已可改道出入,县政府也于今年5月15日开始对燕岩洞实施机动车行驶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贪方便舍远求近驾车穿洞而过,影响了金丝燕栖息环境。而世外桃源景区一时难以改道,不少机动车进出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诉不断,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满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机拉客逃票进入景区,令景区利益受损。不能封闭管理,还导致了设备遭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如世外桃源景区,岩洞里的照明设备经常被破坏甚至连给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灯也不能幸免。今年春节,景区栽种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经营者十分头痛。
(三)综合管理遭遇执法处罚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的管理,除了经营者外,桥头镇政府和景区管理处加以协助。由于他们都只是有管理权而没有执法处罚权,对一些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乱采奇石、偷捕燕子、非法电鱼等行为难以进行执法处罚,需要请求相关执法部门出动才能实施,因此对景区综合管理无法做到到点到位。而且由于经费没有到位,管理处由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进一步削弱。
燕峰峡景区一溪两岸山林虽已被林业部门依法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但近年来特别是下半年,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对此,景区也只能徒叹奈何。
(四)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县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变换频繁,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欠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征地拆迁工作于正式开始,历时3年,目前仅完成征地50.6亩;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只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征地、迁坟等后期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滞后,难以打造新的有规模、有档次、有效益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造成旅游客源缺失,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县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对旅游团队车辆进出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旅客怨言较多。而且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也不强,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不畅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风景区的道路是当地的村道,旅游车辆进出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同时,燕山景区目前尚未设有停车场,而可用来开设停车场的岩洞口前后地块为农田保护区,必须要经国土部门调整后方可进行,影响了景区发展。
(六)旅游业总体服务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都没有设专门导游,游客对景区只能“自我欣赏”,对景区内涵无从了解,游兴降低。此外,在景区范围内,还存在当地村民向游客兜售假燕窝和香烛等现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发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强讨零花钱,这对景区、对我县的形象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再者,由于我县服务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短,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未能做到“游”、“购”、“娱”的有机结合,在怀集旅游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旅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不强。
三、建议意见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从几年前我县旅游业鼎盛时期,车密客广,旅业爆满,餐饮红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完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促我县旅游业再创辉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方方面面,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还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发展、有突破。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要始终坚持实施旅游旺县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应把握广贺高速、贵广高铁即将相继开通,必将对我县旅游业带来新一轮大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对已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要引导景区经营者加大后续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娱乐相结合型转变,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要重视对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历史名人题词、人文景观流传或相关传说的保护、发掘,并大力宣传,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既是市、县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又是市领导对口联系的重点建设项目[肇发10号],县委、县政府应把这两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工作专责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双向倒逼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把这两大项目打造成为怀集旅游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使之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档次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森林生态和乡村休闲游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应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全县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画家到怀集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同时,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或影视界到怀集拍摄风光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怀集旅游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的问题,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建设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导向指示牌的设置,特别是县城出入口路段,应及早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对燕岩特别是世外桃源景区交错杂乱的电线电缆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很难体味得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议能否协调有关部门把电线电缆由架空变地下埋设,美化景区环境。对于燕山景区提出的建设停车场用地需把农保区调整为一般耕地问题,有关部门应支持解决好。
(五)要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吃、住、游、购、娱”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旅游服务工作。一要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素质;燕岩、世外桃源作为我县旅游重点推介景区,应考虑设专门导游,以适应旅游需要;县有关部门应尽快编制出台科学完善的怀集县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书,并要求各旅游接待酒店统一使用。二要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带动旅游经济。三要重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把我县有关旅游资讯在信息网上进行推介,使外地人在信息网上都能了解到我县旅游景点的情况,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县观光旅游。
(六)要加强旅游开发建设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依法保护旅游资源,做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努力克服和防止低水平的开发,坚决避免浪费资源的行为发生,真正走出一条依法保护资源,按规划建设旅游景区的新路子。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资源,要遵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对生态景区、名贵珍稀动植物、温泉、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岩洞、怪石、奇花异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的,一定要采取措施先保护下来,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对已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对开发工作的指导和跟踪检查,敦促开发商尽快启动项目建设,杜绝开发商囤积旅游资源转让出卖,确保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和永续利用。
在景区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村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经营环境与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管理遇到执法处罚难问题,建议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3
按照县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县政协组织政协分成四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分别以我县已开发经营旅游项目、正在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生态乡村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为重点,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镇、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单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建议。6月29日,县政协主席梁广枝主持召开县政协八届十五次会议,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议政。县政府副县长李漫军参加会议并通报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县政协四个调研组也就会前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政协围绕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议政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县旅游经营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欠缺后续资金投入,品位难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除了经营初期投入之外,近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投入,设备设施残旧老化,景区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而未能做到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粗放经营,品位不高,难以打造成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很难吸引“回头客”、“过夜客”,影响了景区的经营发展。
(二)景区难以做到完全封闭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历史原因,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观光道路与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虽然燕岩已可改道出入,县政府也于今年5月15日开始对燕岩洞实施机动车行驶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贪方便舍远求近驾车穿洞而过,影响了金丝燕栖息环境。而世外桃源景区一时难以改道,不少机动车进出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诉不断,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满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机拉客逃票进入景区,令景区利益受损。不能封闭管理,还导致了设备遭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如世外桃源景区,岩洞里的照明设备经常被破坏甚至连给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灯也不能幸免。今年春节,景区栽种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经营者十分头痛。
(三)综合管理遭遇执法处罚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的管理,除了经营者外,桥头镇政府和景区管理处加以协助。由于他们都只是有管理权而没有执法处罚权,对一些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乱采奇石、偷捕燕子、非法电鱼等行为难以进行执法处罚,需要请求相关执法部门出动才能实施,因此对景区综合管理无法做到到点到位。而且由于经费没有到位,管理处由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进一步削弱。
燕峰峡景区一溪两岸山林虽已被林业部门依法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但近年来特别是下半年,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对此,景区也只能徒叹奈何。
(四)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县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变换频繁,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欠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征地拆迁工作于正式开始,历时3年,目前仅完成征地50.6亩;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只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征地、迁坟等后期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滞后,难以打造新的有规模、有档次、有效益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造成旅游客源缺失,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县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对旅游团队车辆进出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旅客怨言较多。而且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也不强,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不畅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风景区的道路是当地的村道,旅游车辆进出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同时,燕山景区目前尚未设有停车场,而可用来开设停车场的岩洞口前后地块为农田保护区,必须要经国土部门调整后方可进行,影响了景区发展。
(六)旅游业总体服务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都没有设专门导游,游客对景区只能“自我欣赏”,对景区内涵无从了解,游兴降低。此外,在景区范围内,还存在当地村民向游客兜售假燕窝和香烛等现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发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强讨零花钱,这对景区、对我县的形象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再者,由于我县服务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短,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未能做到“游”、“购”、“娱”的有机结合,在怀集旅游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旅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不强。
三、建议意见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从几年前我县旅游业鼎盛时期,车密客广,旅业爆满,餐饮红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完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促我县旅游业再创辉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方方面面,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还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发展、有突破。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要始终坚持实施旅游旺县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应把握广贺高速、贵广高铁即将相继开通,必将对我县旅游业带来新一轮大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对已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要引导景区经营者加大后续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娱乐相结合型转变,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要重视对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历史名人题词、人文景观流传或相关传说的保护、发掘,并大力宣传,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既是市、县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又是市领导对口联系的重点建设项目[肇发10号],县委、县政府应把这两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工作专责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双向倒逼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把这两大项目打造成为怀集旅游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使之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档次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森林生态和乡村休闲游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应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全县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画家到怀集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同时,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或影视界到怀集拍摄风光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怀集旅游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的问题,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建设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导向指示牌的设置,特别是县城出入口路段,应及早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对燕岩特别是世外桃源景区交错杂乱的电线电缆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很难体味得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议能否协调有关部门把电线电缆由架空变地下埋设,美化景区环境。对于燕山景区提出的建设停车场用地需把农保区调整为一般耕地问题,有关部门应支持解决好。
(五)要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吃、住、游、购、娱”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旅游服务工作。一要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素质;燕岩、世外桃源作为我县旅游重点推介景区,应考虑设专门导游,以适应旅游需要;县有关部门应尽快编制出台科学完善的怀集县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书,并要求各旅游接待酒店统一使用。二要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带动旅游经济。三要重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把我县有关旅游资讯在信息网上进行推介,使外地人在信息网上都能了解到我县旅游景点的情况,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县观光旅游。
(六)要加强旅游开发建设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依法保护旅游资源,做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努力克服和防止低水平的开发,坚决避免浪费资源的行为发生,真正走出一条依法保护资源,按规划建设旅游景区的新路子。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资源,要遵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对生态景区、名贵珍稀动植物、温泉、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岩洞、怪石、奇花异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的,一定要采取措施先保护下来,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对已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对开发工作的指导和跟踪检查,敦促开发商尽快启动项目建设,杜绝开发商囤积旅游资源转让出卖,确保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和永续利用。
在景区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村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经营环境与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管理遇到执法处罚难问题,建议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x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境内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龙宫仙境等高品位旅游景点40多处,素有“百里山水画廊”的美誉。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战略抉择。
一、明确发展定位,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发展规划做得好不好。对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风光,保持生态风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是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定位,正加快推进《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德天瀑布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雷平—恩城—堪圩—硕龙—下雷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全县旅游绿道总体规划》修编,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指导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二、抓好提档升级,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发展水平。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整体服务功能。
一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景区景点建设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加强宾馆饭店、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对各旅游景区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园景区、德天瀑布景区、恩城山水等旅游沿线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完善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档次,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开展创“星”活动,满足游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抓住列入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大发展。重点推进安平旅游景区、恩城山水度假区、恩城水上古镇、老木棉-紫园景区、冠林及展鹏两家五星级酒店及摄影基地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德天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工作,尽快完成德天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和中越购物一条街建设。
三要加速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切实改善和优化旅游交通条件。重点推进县城—那岭—硕龙、县城—恩城—堪圩—宝圩等2条旅游线路主干道建设,建设明仕—板价、恩城—格强、硕龙—德天、雷平—安平、全茗—乔苗等5条旅游公路连接线,建设硕龙—德天(沿归春界河)沿河游览步行绿道,提高县城区域内旅游通行能力。扎实推进崇靖高速公路(x段)、隆安—硕龙高速公路、崇左——靖西铁路等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不断强化与周边县(市、区)交通网络连接,构建联通内外旅游大通道。
三、挖掘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
近年来,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依托丰富的山水、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扎实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传承,促进旅游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节庆”活动平台。着力在特色民俗文化包(20xx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装上做文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思路,继续打造“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节庆平台,深入挖掘、包装下雷双降节、硕龙建街节、雷平观音出巡等节庆活动,扎实推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断探索节庆活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氛围,以资源换市场,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强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培育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点。以举行“三月三”侬垌文化旅游月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表演、摄影绘画、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山歌赛、民俗风情体验及木棉花、油菜花观赏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边关文化、侬垌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依托富有地域民族风情特色的“短衣壮”,在宝圩板价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设集观光、娱乐、美食、养生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村。结合安平旅游区等项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过建设壮族博物馆等形式保存和开发土司文化,把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实施“养利古城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和“壮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设,打造壮族社会历史文化展示基地。
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实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游名片。要依托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和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雷平镇“百镇建设”、硕龙镇创建全国景观旅游名镇,结合《花千骨》、《农民篮球队》等多个剧组到取景拍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全县生态、红色、边关、民俗等资源,打造中越边关特色旅游品牌、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主题度假旅游品牌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对于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必须紧紧围绕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两大要素,科学设计,精心包装。重点加大旅游与文化、体育、边贸、农业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设计和包装“短衣壮”民族服饰等壮文化特色产品;依托地方旅游产品产销渠道,加大龙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鸭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包装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奉献精美可口的旅游大餐。
五、发挥沿边优势,推动旅游经济与口岸经济共同发展
x县作为中国连接越南和东盟各国的重要节点,开发跨国旅游、边境旅游、边关风情游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要积极推进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中越两国政府尽快签订《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定》,尽快开通中越边境“一日游”线路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进一步融入北部湾大旅游圈。结合硕龙镇打造成民族边关风情小镇和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的需要,把硕龙、德天、岩应三个互市点和硕龙口岸一并纳入硕龙镇区总体规划,建设硕龙口岸经济区,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推动旅游口岸协调发展。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5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__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__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__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__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