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教育随笔内容页

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2023-07-11 16:38:01教育随笔

第1篇: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幼儿对形象可爱的动画世界充满了好奇,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萌发孩子想学、要学、乐学的心理,促进早期智力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但要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必须把握好三个“度”。

一、角度:多媒体辅助于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即用计算机来干什么。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所以,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计算机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选准了角度,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失,才能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保持一致。

二、深度:多媒体的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媒体结合在一起,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然而凡事皆有度,教学内容过分的微机化,就会因过于肤浅而失去一定的深度,使幼儿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机会。这样就不利于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因此在运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本质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主观努力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三、效度: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切忌唯“电”是从。我们应认识到引起教育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即教学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应该由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媒体,而不是由教学媒体来主宰教学内容。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才能使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幼教这块园地里大放光彩。

第2篇: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项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记律和责任感,是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那么,如何进行打击乐教学呢?

一、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并会操作。幼儿打击乐器常见的有: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鼓、锣等,演奏所有的打击乐器都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如在小班进行打击乐教学中,先引导幼儿在敲打、摇动、振动、抖动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其带来得愉快感。幼儿在刚进行节奏乐训练时,只要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即可。对于中班的孩子,可以逐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奏乐活动。孩子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做游戏,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强弱、长短。如:击鼓传花时,哨子、铃铛、口琴等等乐器的应用,即练习了手的动作,又发展了节奏感的辨别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

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打击乐活动的氛围。学习打击乐,必须先让幼儿会欣赏音乐,使幼儿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风格、乐器结构及其它环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根据乐曲的情况、幼儿的音乐能力来组织幼儿进行模仿学习是打击乐教学最初进行的基本形式。进入中班下学期,可以逐步进入分声部、创新阶段。甚至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指挥。根据作品需要,让幼儿初步拟定演奏方案。在进入大班后,可根据需要将特色乐器如:大鼓等加入到打击乐演奏中。

三、根据幼儿打击乐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相应手段,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所操作的乐器,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音的、与自己所持乐器相同或相近的物品,发动幼儿从家里找来各类废旧材料:小棒、铁制小棍、铝盒、易拉罐等,将陶制的小猪装上硬币,充当打击乐的“沙球”,两个圆形木板钻出洞为“响板”,废旧自行车铃充当“碰铃”,废旧礼品盒中的圆筒配上小棍为“响筒”,饮料罐的铝盖穿上铁丝圈冒充“手铃”,还可以制成木鱼、串铃……。各种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在琴声的伴奏下,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演奏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看星》《铃儿响叮当》《鲜花开》《洗手帕》等,幼儿的父母平时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制作乐器,开“家庭自制乐器演奏会”,从而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

在延伸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端来一盆沙装入同样的易拉罐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在相互敲打中,罐与罐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幼儿进行比较,并大胆描述。在此活动中,幼儿始终使活动的主角,始终都在积极参与、合作。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多想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表现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积极活动,幼儿乐于参与,大胆创新,从中受益无穷。

第3篇: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讨论“更新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作一些概括,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更新观念”首先要提倡用生态观来研究幼教发展的规律。生态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

幼儿教育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根据生态观把幼儿园建成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将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结合起来,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效益。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营养。这里并不提倡大家套用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是建议每个幼儿园,小至几个班的园所,大至十几、几十个园的集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总结办园经验,努力建构园本课程,把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融为一个整体,使园务管理更有效地为课程教育服务。

怎样建立教育生态系统?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本园课程和园务管理工作,把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日常保教及行政管理当作研究工作来做。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就会产生一种发展的能量,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促进

幼儿园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说明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实际上,幼儿园文化的各要素是在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自觉地加以构建和发展。由于集体保教在我国婴幼儿保教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幼儿园承担着对家庭保教和社会保教的引导和促进任务,因此构建幼儿园文化,发展幼儿园品牌形象的作用,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生态系统以幼儿为主体、教育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对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问题,作了不少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幼儿园教育的生态观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环境的作用,对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角色群体的各自作用,各个角色群体的不同活动特点,人际互动作用等进行探讨。

近年来对师幼互动的研究比较多,幼儿园教育中的人际互动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最后,对创建园本课程提出一些建议。20世纪90年代初,幼教改革成果日益增多,使得有些幼儿园因忙于“追新”陷入困惑;另一方面,办特色园的风气盛行一时,使得有些幼儿园忙于标新立异,脱离了本园实际。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从本园实际出发,通过总结自己的办园经验,研究自己的日常保教工作,构建园要课程,先形成框架,再逐渐充实。已有的经验证明,在建立园本课程的过程中,保教质量和师资水平可以相互促进促进共同提高。由于从本园实际出发,对他人的理论、他园的经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不会盲目搬用。构建初期,要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合理的活动、有效的评价这样的结构来进行,宜着重研究目标经过内容和活动向幼儿发展的转换。园本课程初步建成后,要通过评价从实践中提取新的观念以促使园本课程的不断发展。

上述观念是不是能适应21世纪幼教的持续发展,还有什么重要观念我们没有意识到,怎样使这些观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在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思考。

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第4篇: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在幼儿园里,尤其是小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摔倒了,趴在地上哭,家长为了赶快哄好孩子,于是,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用手打地,嘴里还安慰着说:“不哭不哭,看我替你打它!”好像在惩罚这个坏蛋,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转到这上边,看到坏蛋得到惩罚,自己也获得了补偿,转眼破涕为笑,这个时候家长也松了一口气。可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家长只顾讨孩子的欢心,却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后果可能是教会孩子学会自私,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会替自己着想,遇到类似的事情只会找别人的不对,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孩子心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家长或许想:孩子摔倒了,我不过是去打打地,又没有让孩子学打人呀。可是对孩子来说,人和事物是平等的,是相通的,就比如与小鸟聊天和与伙伴聊天相同,对扭扭车损坏的疼爱绝不亚于对朋友受伤的疼爱。同样,孩子之间发生抢夺玩具的时候,也不应该强制孩子交出玩具,就算给孩子讲应该互相谦让类似的大道理,可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是让他们顺从所谓的道理,倒不如用别的玩具唤起他们的兴趣,及时调节情感转移,让他们懂得:抢夺玩具是毫无乐趣的,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比伙伴手里更有趣的玩具,如果我们经常做这方面的引导,那么平时的常规教育就事半功倍,比你像驯兽师一样讲大道理要轻松得多,在孩子亲身体验理解道理的同时,更利于孩子自己去分析和学习。

孩子在从小的教育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感染,影响他的一生,我们幼教工作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能否有好的性格、品格或许都要从我们做起。当然了,幼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事情,需要有涵养的家长的配合才可以,就像上面那个家长做的,或许有许多家长都会这么做,可是带来的后果却是恶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良好的性格可以伴随人一生。不要轻易对孩子说:我帮你惩罚它!遇到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孩子会长大,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的是怎么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总在身边帮他,孩子需要自身的分析能力和挑战困难的勇气,所以,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遇到事情比他晚一点做出反应,给他锻炼的机会,你的帮忙不一定正确,相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所以,请不要给孩子帮倒忙,让他在“失误”中成长吧!

第5篇:教育教学老师随笔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南和方向,赏识教育的关键又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赏识教育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如何使赏识教育与翻转课堂相融合,发挥孩子的最大长处和潜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结合学校提出的赏识课堂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1234体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认知规律,自主学习能力等,结合“赏识利导,尝试探究”、“展示交流,赏识优化”、“练习巩固、当堂达标”、“拓展延伸,赏识提升”、“归纳小结,赏识自我”五步教学模式,文综教研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学科不断探索、研究、实施,一学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首先,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学生传输“微课”再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检测,再由小组长检查课前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鼓励小组协作解决任务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成效检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的课前学习收获,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其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做到肯动脑,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现优越的孩子及时鼓励并赏识,构建开放的课堂,大胆放手,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将提问的权利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学习、认识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最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积极鼓励几位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图交流各自对不同问题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正确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自学较好的小组及同学及时表扬鼓励。

最后、设置层次不同的当节学过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敢于质疑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肯定和赞赏。因为质疑可以活跃课堂,调动学习气氛,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新的思考。解决问题时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全员参与。这样做,目的让所有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正确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孩子在回答问题中尝到甜头,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一般的学生不要受回答失败的折磨和难堪,从而树立自信。日长月久,积少成多,他们就会在不断的“小胜”中获得“大胜”,最终摆脱后进,成为后来者居上的佼佼者。此外,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同时在再欣赏别人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

总之、赏识教育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五步”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赏识自我、赏识他人的平台,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的各个过程表现要用放大镜审视,并适时肯定,予以赞赏。哪怕学生表现得不完美或是有错误,也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再给予适当的补充或修订,让学生觉得自己“行”,自己是最棒的,从而产生自信心。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只要老师多一个心眼,肯动一下脑筋,就一定能在各自的教学中找到赏识教育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切入点,赏识教育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