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读书随笔内容页

名人传学生读书随笔(推荐5篇)

2023-06-27 15:28:01读书随笔

名人传学生读书随笔 篇1

我没办法见到他们,但是我觉得他们一定拥有我想象的那双坚毅的、闪着不屈光芒的眼睛。我觉得他们的肩膀一定很宽,宽到似乎可以扛起天地,我觉得他们的双手不一定很漂亮,但却可以用这双沧桑的手做出世界上第一无二的细腻动人的东西——他们是我们口中的耀目的天才,但是也是拥有不可言说的痛苦的。《名人传》掀开了伟人们的一页,让我看到光芒背后的伟人们承受的与接受的,他们的坚强、动人的人生。

该怎么说阅读《名人传》的感觉呢?像是在看一个人悲欢的人生录像,但无意识的被那些叙述的文字煽动。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那看上去干枯的文字感动,不属于情感的温柔的流淌,而是属于对于那沧桑的震撼。那种感动在心灵中是无法言说的。你流不出泪水,指着他们的名字,却说不出话。看着书中的文字,看到了鲜活着,还如同存于世界上的伟人。我不知道原来看上去像资料一样的书会给人这样的情感波动,这里所说的情感波动不知那种似乎和书里人对话一般产生的波动,而是你无法进入,只能以上帝的视角去看他们所经历的种种痛苦。

作者罗曼·罗兰在书中介绍的第一位伟人是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这个人物我从小就听到过,天才、伟大、坚强、不屈、抗争、努力,我见过无数形容贝多芬的词语,但真正在书里看到罗曼所说的鲜活的贝多芬的时候,这些光鲜亮丽的词语他确实担当的起。贝多芬也是古怪的,他也是痛苦的。爱情方面,艺术方面,身体健康方面,他都受过严重的打击。文中这样说他年轻的时候的样子——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是运动家般的骨骼。然而他晚年的时候就变成了——皮肤变的病态而黄黄的,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美杜莎头上的乱蛇”。我看到这个天才的生病时的痛苦,在文中甚至还出现了“自杀”的字样。但是在无比的痛苦下贝多芬依旧创作了传奇的作品。这个天才是渴望幸福的,但是他几乎整个人生都没有多少次享受过幸福。整本书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他了,书中的那个有些古怪的家伙,就是我认为的,伟大的巨人。我无法想象贝多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的毅力,他的承受给了我震撼。

后面所描写的是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是个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他在艺术方面多么有毅力天赋,但是却在极端中失去了信心,最终死去。托尔斯泰是个一个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便安抚良心的的英雄。

不得不说,书中的三个人物都是个性鲜明。但是我想他们对于生命,对于自己热爱的艺术都有坚持追求。我看到他们经受的人生的磨难,也看到他们用了毕生精力创造出的辉煌。他们拥有常人没有的毅力,那种毅力不是坚持,而更像一种超过人的一种执念。一心一意。

读完《名人传》,心情是没办法平静的。那些文字背后,实在隐藏着沉重的令人颤抖的伟人们背后的人生。

名人传学生读书随笔 篇2

本书的首位译者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其实它一直在阐述一个道理!一个宿命最终还是结束在一个人质地坚硬的生命中!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像贝多芬那样坚强、泼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有了一个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个位置,让大家都彼此得清醒着,不要再自欺欺人

名人传学生读书随笔 篇3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命运之歌。“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

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贝多芬传》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

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

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

名人传学生读书随笔 篇4

命运,亦是腐朽亦是喧芜。浮躁的四月季节,最美不过品一本好书抿一口好茶赏一米最暖的阳光。

闲暇间,打开了法国女作家罗曼罗兰那唤醒人性与命运的赞歌——《名人传》。魏然,我透到了那生命最敬畏的地方。

“生活的无奈,有时并不源自于自我,别人无心筑就,那是一种阴差阳错。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与黑夜的距离,春夏秋冬之间的轮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爱,让无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罗曼罗兰用英雄的精神来矫正对时代的偏见,一位是德国音乐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艺术家,一位俄国的文学家,他们在隐忍中找栖息地,在可悲的命运中寻找曙光,用坚韧来诠释了对待命运那最珍贵的态度。

贝多芬,他相貌平平,不常与人亲近,却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信仰,在他享受这音乐的成就时,无情的上帝夺去了他最宝贵的听力,崩溃来得迅猛,但他却也不失对自己初心的向往。他振作、奋发,抑制了命运对他的喉锁,他用生命演绎了致柔致欢的《田园交响曲》、深情浓郁的《命运交响曲》乃至于在生命的尽头依然去谱写了流世传送的《欢乐颂》。无疑,他的精神拨动了世人的内心,最终被世人戴上了乐圣的荣耀。

米开朗琪罗,“愈使我痛苦我就愈喜欢”,这位艺术大师在家庭、教皇、政治上深受压迫,甚至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性格的优柔寡断更是使她无力抗拒,忍受着一切,为着他深恶至极的教皇服务,他用一种极其谦卑的爱,来包容爱护着他的家人。是呵,命运的蹉跎与性格的软弱终使他孤独,可他却做了他尽力所能做的,朋友们,不要用一种可悲的眼神去看待他,因为他正用着一种轻蔑的眼神来抹杀无知的同情。他用着一种勇气去叩问那个无意的社会,最终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一位艺术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生于贵族,却决意与贵族反抗,蔑视权贵与地位为自己的荣华与富贵而感到羞耻难堪。面对妻子家人的不理解与反对,他仍然同情着下层人民,决心与这个上层社会决裂去寻找生活的真谛。这位老先生拿起笔飞舞,写下了《战争与和平》、悲悯的《复活》等作品,他用笔不断地向那个冷漠的社会播散爱与能量,他的意志比身体要坚强,语言比心绪更为强烈。可是命运还是捉弄着他,是他最终逝世在火车站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就那么安静的通往天国。

决然抖起,才发觉生命的价值与命运的眷顾,让我参透命运终还是敌不过那坚韧的意志。

“当浮华给了我们过多的欺骗,现实中的虚假几乎让我们忘却了真实的存在,是真情换回了迷离的心,是真情带给了我们最纯最真的感觉,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参透的是永恒执着的真爱。”万千世界别为了喧嚣与笙歌而忘了初心,用不屈的意识去书写下最灿烂的彩虹搭,乘着梦想前往那梦最开始的地方。别忘记,你依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质感,像他们三位一样逐一击破困境。上天终将降大任于是人……

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名人传学生读书随笔 篇5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能够总结他的一生,能够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能够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我。”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最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那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那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此刻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