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德育的随笔
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这学期学校对2-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44名学生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原来四1班的学生来到五2班之后感觉很不安,同时班上还有8名在这年级中“有名”的问题学生,这给我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培养和规范新集体的行为习惯,同时又不束缚他们,我为此费尽心思。让我欣慰的是,快一个学期过来,孩子们也变得踏实了,良好习惯在逐渐养成,我和学生之间也培养了一些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就能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一天课间,我走在教学楼的楼梯上,迎面上来一群刚下体育课的孩子,顿时,楼道上乌压压的一片,挡住了我下楼的脚步,尽管我一再贴着墙根走,但还是不停地与迎面逆向的孩子打着照面,最后我只得站住不动,等他们走后我在继续。望着这些孩子的背影,我不禁琢磨起来:学校老师一再强调靠右行走,他们难道没听见?楼梯地板上画着靠右走脚丫子,他们怎能熟视无睹?我班上的学生会不会也是这样?
带着这个疑问我暗中观察了一下,发现我们班上的学生上下楼梯逆行、强行猛跑、不按顺序的大有人在。我本想利用早上的晨间指导时间好好“教训”他们一通,突然一个念想在我耳边闪过:为何不理由这次教育契机,以“讲究秩序,学会排队”为主题开展一个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知、自悟中完成“转化”过程,做教育的主人呢?
第二天,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我在楼梯上发现了个别同学的不文明现象,你们能找到吗?”放学前,不少孩子告诉我:“有的同学不按秩序排队走路。”“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帮老师想想把!”
第三天,许多孩子“送”来了建议,有的说:“在楼道里设监督岗。”有的说“把社会上的排队日引导学校里来。”有的说:“把该怎么自觉排队拍成视频,全班同学当演员,既教育了自己,还可以让其他班学习。”
多么好的建议啊!多么伟大的孩子们啊!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我的教育计划也开始实施了。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上网收集有关”排队日”的资料,明确了排队的意义及重要性,然后讨论并确定在校园中那些地方需要排队。如:楼道、楼梯、厕所、餐厅等等。接着孩子们分成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们讨论、演示在不同的地方该怎样排队。最后。我用手机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进行了剪辑整理,一部名为《五2班队员“讲”礼仪》的小小教育片就制作完成了。在教室屏幕上播放的那一刻,孩子们兴奋极了,看得也很认真。这形象的画面由他们自编自导,这其中的道理由他们自感自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自我教育。
在“排队”这件事中,我没有苦口婆心地劝阻,也没有义正辞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次活动,寓教于乐,道理自现。俗话说:“活动,活动,班级要想’活’就要让学生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小学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所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育人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班级工作的实效性,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多动脑筋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在班上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选择、自我创新、自我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德育的随笔
星期四下午,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入了同学们的耳朵中:王老师不带我们了,要回洞山校区了。我们慌张地赶快找王老师核实,没想到这是真的,竟如此的突然。同学们回到教室号啕大哭起来,那一刻,除了哭声,连空气都停止了脚步。王老师赶来教室安抚我们,但是受了重伤的心难以平静,太多的不满,不舍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王老师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大家久久不愿离开。
第二天,本想好好地和王老师上一堂告别课,同学们一到教室就自发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对王老师不舍的话语。可是,走进教师的不是王老师,而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个头和王老师差不多高,扎着个马尾辫,皮肤白皙,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带微笑的向我们介绍她就是我们的新语文老师——徐老师。同学们一听,可傻了眼。难道王老师就这样走了?大家心里愤愤不平。
教室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井然有序了。有的同学随心所欲地乱扔垃圾,有的同学借此机会不好好写作业,还有的同学甚至传纸条说:不让徐老师进来,让王老师回来。面对同学们的种种刁难和无礼,徐老师不但没有生气、发怒,反而亲切地和同学们谈心,安慰大家,并陪不写作业的同学完成作业。徐老师这些举动,让我失衡的心里平衡了许多——徐老师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其实,徐老师也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们把不满都撒在她身上,而徐老师一点怨言都没说,她的大度和宽容,不禁让我心中有一些愧疚。尤其得知徐老师昨夜为了生病的孩子一点多还没有休息,可今天早晨竟然把生病的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拖着疲惫的身子来给我们上课。可见,在这个时候我们四(一)班的孩子在徐老师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此时,我原先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布满心头的阴云也不知不觉地开始散了。
王老师走了,她对我们的爱永远留在心里。徐老师来了,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相信也会永远住在我们的心里。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随笔
第三篇:小学班主任德育的随笔
三天的假期就这样结束了,今天又得上班了,还以为是周一呢?到了学校被告知要上周五的课,才恍然记起今天是周日。到校后连包都没放掉就急着想到教室看看孩子们的假日作业和早读情况,走过一年级教室时,听到一年级不上朋友响亮的读书声,真让他们骄傲。经过二年级教室时,里面同样传来阵阵读书声,真是好样的。
还没走过自己班教室就听到班内讲话声不断,悄悄站在后门口,只见孩子们三五成群,我讲话来你玩棋,居然没人在早读,火气一下子冲上脑门。扫视一圈才发觉班长兼语文课代表没来。终于有学生发现我的存在了,就跑回各自座位了,我不紧不慢地说:“课代表还没来,你们就不会自己早读吗?”于是乎,他们马上读了起来。此时三位小组长都高举小手说:“老师,我们这组__、__周记没交,__词语没抄。”“我们这组__周记也没写……”此时我已经听不下去了,示意他们坐下,然后面无表情地说:“回家作业没作好的同学请你们站起来。”我特意把“请”字说的很响亮。稀稀落落,站起十来个学生,真气人哪,放假三天居然有这么多同学作业没做,我气得无语了。先让他们都坐下,让他们各自继续早读,我把刚才站起来的学生一个个地叫到外边,跟他们谈谈,请他们给我一个不做作业的理由。理由大致相同,玩得太兴奋了,忘了,或者昨晚临时抱佛脚,做了点,还是没做全。听着听着我都麻木了,现在的孩子真会为自己找理由呀。还有一个学生的理由更让我吃惊,她告诉我:这三天她老爸在给她买药,是让种吃了能让人变聪明的药。可她爸爸去了许多药店都没买到,所以她没心情做作业。真不知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科幻书看多了吧。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你也一样很聪明,世上不可能有吃了让人变聪明的药。这个理由我不接受,只要你平时认真听讲,仔细做每一次作业,就能有收获,懂吗?这次作业没做完,你课后及时补好,我就不追究了,但决不能有下一次,明白吗?”她哭着点了点头,回座位了。
我真是气昏了,学生自己作业没做完,不但为自己找借口,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这些孩子太厉害了。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德育的随笔
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研究每个学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决定了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便产生的教育效果。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关爱学生;
低年级学生需要爱。他们在逐步适应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老师常去关心他,照顾他,那怕是一句话,在他心里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应会学会利用这一点,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同学,及时献上一片真诚,那将是对学生的奖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信任感,更好地听从你的教导。
二,要研究心理;
小学阶段,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幼稚的时期,有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一定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应格外注意,要分别对待,注意交心。老师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当发现某些学生有心理障碍时,要注意学习解决它的办法,绝不能等待。
三,要培养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比较习惯的方法,即规矩。不能朝令夕改,自己破坏自己的规矩,那么班级管理就很难自动运行。班主任要多设计班级,通过什么样的管理,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管理中立下的规矩绝不轻易修改。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由什么人来做,从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确下来,特别要重视那些别人看来很小的事,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当有时要违背一些规矩时,应该向学生讲清楚,以保持班级管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要严于律己;
班主任老师堪称学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老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老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老师每天早来晚走,认真备课和教学,仪表端正,说到做到,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往往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班主任也要宽以待人,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更要表现出这一点。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学问。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肯定地说对他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让我们努力,做一名学生认可的,确实值得信赖的好班主任,为学生的成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德育的随笔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又可以听到两位老师的'精彩课了。一看听课表没有三年级的,有点遗憾,再一看,有四年级杨老师的课,没关系,教学本来就是相通的。
杨老师选的《小珊迪》是篇选读课文,自己对于这类的课文真得是力不从心,要么感到没什么可讲,要么是这也得抓,那也得抓,非得二堂课才能解决。今天借此机会就好好学习吧。课一开始课件出示现代孩子幸福生活的照片,和课文中小珊迪的悲惨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自己平时的语言太平淡了,杨老师的每一处过渡都值得我学习,比如:小珊迪只是想要件能御寒的衣服,要个可以充饥的便当,这样的要求过分吗?吃饱穿暖这样的要求过分吗?这样扣人心弦的话语,怎么不让学生感到小珊迪的可怜呢?杨老师的媒体激发,更加呈出小珊迪的可怜以及他诚信的可贵。在黑背景中跳动的白字,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珊迪的可贵之处,那忧伤的音乐让人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听杨老师说为了选这首背景音乐,他听了五六十首歌,才选中了这么一首。这是怎样的概念啊,难怪感觉那歌与文字似乎是同存的。而后一节六年级胡老师的古诗又是另一种感觉。课前的找两张地图的不同点,让学生对北宋和南宋从地理上有了大致的了解。抓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和《题临安邸》中游人这两种截然不同身份的人,细细分析古诗,让人感生两种强烈的感想,这两者间微妙的关系正是课堂的升华。最后在“醉”和“累”的关系中很自然地结束课文。这种效果特有震撼力。
听到的终究是别人的,要把这些精华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这是听课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