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2023(推荐5篇)
精准脱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2023 篇1
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然而,随着扶贫工作的进展,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这些“蝇贪”“蚁贪”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直接或变相地侵吞扶贫补贴资金,导致国家惠农扶贫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
扶贫领域为何成了腐败“重灾区”?究其原因,既有扶贫领域项目多、投入大,监督的滞后、缺位、错位导致权力失控的因素;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党性不强、底线不明,心怀侥幸、为所欲为,视党纪国法为“纸老虎”的因素;还有信息不公开、管理不精细,群众的维权意识弱,为腐败的滋生留下了空间的因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腐败,不仅严重影响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运转,而且极易引发矛盾和问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精准扶贫中的腐败问题时刻保持警惕,给扶贫领域拉响警笛、扯上警戒线、安上防火墙,在整治扶贫腐败方面也突出精准,防止扶贫资金成为“唐僧肉”。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需要不断完善扶贫资金发放程序,建立健全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基层官员要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扶贫领域官员权力行使的监督,对基层扶贫贪腐案件保持零容忍,形成“拍蝇”的高压态势,筑牢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堤坝”,让“蚁蝇”们不敢不想不能腐,这样才能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让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越到攻坚期就越需要坚决打击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只有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打好扶贫攻坚战、圆好“中国梦”。
精准脱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2023 篇2
按照支部安排,遵照《通知》(发〔20xx〕号)要求,我将从学习收获、问题不足、整改方向等三个方面对“三讲话一通报”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习收获
(一)再学文件、深学讲话,反复领会精神要义
按照省市县委各级相关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我参与学习了“三讲话一通报”。“三讲话一通报”即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会议、在中央政治局会审议20xx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考核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汪洋副在脱贫攻坚考核约谈陕西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时的讲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陕西省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通报精神。
下面,我先就摘录学习的重点做以简要回顾、总结。一是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会议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肯定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的同时,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益经验,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措施要求。习在讲话中指出了脱贫攻坚的五条经验即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强调完成脱贫攻坚须完成的七个“强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合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同时,习在讲话中强调应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这五方面扶贫;通过做到防止层层加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忽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以此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
二是,在听取中央政治局会审议20xx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考核情况汇报时,习在讲话中强调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坚决纠正问题、不断完善考核工作这四方面的问题。
三是,汪洋副在脱贫攻坚考核约谈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时的讲话提出查摆问题要做到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不能“就人论人”;要举一反三,不能“就地论地”;要追根溯源,不能“就事论事”。
四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陕西省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通报指出,贫困人口退出不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突出、帮扶工作不扎实、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地方干扰考核评估等是存在于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五类问题。
(二)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不断加强思想认知
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习在今年新春贺词中提到他最为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在一些讲话中他也曾强调脱贫攻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大短板。“到20xx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党立下的军令状”,言必信、行必果,扶贫已不仅仅是某一项政策,对每一位干部来说也远远不再是某一项任务。眼下,“抓好脱贫工作,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已成为全党、举国上下、每一位干部的一项政治任务,这一点必须“门”清。
回望历史,不忘初心。回想那段硝烟弥漫流血牺牲的战争年代,回望那段枪林弹雨难以忘怀的革命历史,回首那些段激情燃烧万众一心的建设年代,回顾那些众志成城奋发图强的无数岁月,回忆里我们党和国家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支持,每一段历史无不饱含着人民群众的真切情感,无不充盈着人民群众的泪水与汗水。不论何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打天下、闯天下时如此,在守天下、创天下时更应如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牢记这一点,不忘初心。
时刻警醒,不忘根本。最近很火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句台词就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的一句论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啊,我们党员干部就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那还记不记得回去的路呢?还能摸得到回去的路吗?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就出类拔萃了吗?就不同寻常了吗?就高人一等了吗?就可以颐指气使了吗?就可以趾高气扬了吗?就可以忘了本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难不成还要优越感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别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倘若我们把人民都抛之于脑后,何谈宗旨?何谈服务?为谁服务?个别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甚至抱着“稳中求进、稳中求晋”的想法,怕麻烦、嫌颇烦。遇到群众问题,一个头两个大,抱着“总有刁民想要害我”的态度那哪能成啊?得感谢群众帮忙找出了问题呀!如何追根溯源、怎样解决问题,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是正解。进一步讲,身处领导岗位的干部本就“孤独”,身边若再无邹忌、魏征那样的人,那就更得感谢挑拣毛病的人民群众了啊。当然了,这里说的人民群众,是指与我们处在同一阶级立场上的人民群众,那些别有用心、恣意挑衅、居心不良的小团体除外。党的事业要争得人民的认可,党员干部就得争取人民的信任,不忘根本。
深刻反省,防微杜渐。在去年的扶贫工作考核中,我省拖了全国的后腿,我市拖了全省的后腿,考核结果于我们而言无异于打脸。温故而知新,总结而知短漏。这样说来,我们还得感谢考核,可是话又说回来,难道我们的工作力度必须要靠考核指标来加强吗?难道我们的工作就只能通过考核抽查来检验吗?心里的标杆哪里去了!?良心的秤杆去了哪里?!如果没有考核,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工作视为“无考核,不工作”?倘若没有上次的抽样检查,又是否可以当扶贫工作是“真政策,虚落实”?你向天在借五百年,老天等得起你,处在贫困地区的群众等得起你吗?你埋头苦思冥想在汇报中怎么锦上添花,在报告里怎样画龙点睛,考核组等得起你,那些缺衣少食、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困难群众等得起你吗?并没有要上纲上线的意思,只想说我们不能一边在孩子们面前埋怨愈来愈糟糕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为人的幸福感,一边又催促孩子快点将手里吃完食物的包装纸随手扔掉。还不足以引起重视?还不值得引发深思?
有一说一,直面问题。在扶贫工作中,绝大多数干部都在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实打实做好工作,争分夺秒抢抓时间。很多党员干部可以说是抛家舍业,从本职本岗工作中抢时间,埋头真干、实干、苦干,奋斗在扶贫的最前线。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干部中也不乏存在有做扶贫工作不为群众服务,而是为检查服务的个别现象。更有甚者,在迎接扶贫检查完成“突击、补救”准备工作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强调“花费了多少时力、出动了多少力量、克服了多少难题、熬了多少个通宵”,怎么?邀功吗?为自身在不吃透政策反复做着无用功而邀功?请赏吗?为自己在看着时间节点行动打着临时抱佛脚的小算盘而请赏?为每每闻着上级检查的脚步声熬夜“愤战”在扶贫攻坚的“表格第一线、材料第一线”而显摆?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大国小鲜,常思久远。看似“高智商、高效率”的扶贫,往往是钻营取巧,花拳绣腿,搞了样子,提了面子,失了里子。冷静下来细想一番,加班、熬夜难道不是办事效率低下的一个表现?往往这样的“扶贫”也让下面做具体工作的干部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许多一线干部在扶贫数字化、扶贫表格化、扶贫照片化的扶贫资料化工作中不堪重负。进一步寻因,这难道不是其中某一或某几个层面行动指挥官的失职?“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反省一下,领导干部、决策部门在工作起初就能做到深入学习、科学统筹、考量实际、合理安排,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无微不至”、“精打细算”地做好扶贫工作中的每一处细枝末节,“真走村、真入户、入真户”,真扶贫、扶真贫,那还会有那么多的后来之“事”吗?当然,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团体的问题。(问题)或许滋生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环各节操作者的执行力欠佳,也可能囿于纵向上下从属、横向左右牵制关系的掣肘,即就是决策本身,也会因事物发展、社会变化使其在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方面值得再作考量。“治大国者如烹小鲜”,领导干部头顶上有的可不仅仅是职位、光环,也别忘了悬在头顶吊在殿堂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牢记教训,警钟长鸣。以小见大,在我看来,比这次“考试失利”更值得我们“着急上火”的,更为有价值的是我们终于可以缓停脚步,发现并解决问题,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哲学上有一句话,意思是如果你发现自己先前做错了,那么停下来,就是你纠错改错需要迈出的第一步。所以,长远来看,我们还真得感谢去年扶贫考核,若非如此,怎能重唤中高层领导干部当年满腔热血干事创业的初心?若非如此,怎能重振广大青年干部有志之士当初寒窗苦读凌云壮志的精气?这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好!出现的问题不能忘,踏错的脚印不能抹,填错的表格不能丢,作废的材料不能扔,所有种种都是打在我们脸上炙热灼痛深红色的印记!都是激励我们重拾信心、攻坚克难的号角!
二、自身问题与不足
对照“三讲话一通报”相关文件、对照我省两位重要领导(毛万春副书记与冯新柱副省长)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作为一名年近而立之年的青年干部,一名年轻的干部,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一名身处基层的年轻党员干部,一名经受过高等教育(自我嘲讽)的身处基层身处扶贫一线的年轻党员干部,我倍感惭愧。
或许是受党员家庭、军人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吧,自小我就觉得“参加工作”这个词显得很凛然、有正气,直到现在也是这样觉得。十八岁那年,读高中三年级被介绍入党的那一天,我的入党介绍人告诉我说“入党就是要从思想上先入党,然后才考虑组织上入党”,十年过去了,这句话仍旧会时常回响在我耳边。的确是这样,组织入党、档案入党仅仅是形式上的入党,只有在思想上、行为上入党才是真入党,才算得是真正的党员。做任何工作都是如此吧,去除搞形式主义,实践才是硬道理。每一串数字,每一组数据都该由一滴滴的汗水汇集而成的。反观自身,上面把扶贫工作交到我们的手上,把脱贫攻坚的重任担在我们肩上,而我却守着办公室谈扶贫,敲着键盘话扶贫,填着表格做扶贫,划着笔尖完扶贫。怎么能对得起党员干部这个称呼,怎么能对得起人民公仆这个称谓,怎么能对得起自己吃得这碗饭!
其它暂且不谈,客观坚决不讲,直击主观因素。扶贫工作中,我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没有水平,学习文件不够透彻,走村入户不够经常。在深入学习“三讲话一通报”的过程中,必须肯定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初衷是好的,政策是可行的,部署是紧密的。但在政策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在工作实际操作中,却磕磕绊绊、百病丛生,致使扶贫政策不能够掷地有声、部分环节千疮百孔、扶贫实效不尽人意。作为身处扶贫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与失职。
一是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上不够深刻。扶贫工作诸如走村入户、了解信息、收集问题、精准识别、填写表格等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来做。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为与扶贫工作主体接触最为紧密的工作人员。我却时常在向群众高唱政策大方向时“放声唱”,而面对群众切实、朴素的提问时却“失了声”,在领导追问工作进度时“响礼炮”,在扪心自问时“奏哀歌”。究其原因,还是自身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对群众生活关心不够。总以本职本岗的工作为要务、为首务,为重务,而把扶贫的事、群众的事视为庶出。
二是存在有“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撑着”的思想。总认为扶贫是单位的事儿,是驻村工作队的事儿,是“第一书记”的事儿。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力,思想指导行为,我内心这种不负责任的“懒汉”思想就严重影响了我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所产生的嫌厌、懈怠情绪。造成走村入户形式化,把进村入户做工作当成了观光旅游。
三是在具体工作中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总觉得贫困户单靠我一个干部是“扶不动”的。这其实就是在工作中的“懒汉”表现,我自己都先泄了气,又怎么能扶得起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贫困户呢?我先前(去年七月份之前)的帮扶对象是一位已过知天命之年孤单留守在家的妇人,老人家的老伴儿在早年间不明缘故离家出走再无音讯,留下三个如今早已成人的孩子。老人家的两个女儿均已出嫁,家里还有个年过三十仍未婚娶在外常年务工的大儿子。当我问到老人家有何困难时,老人家说道:如今党的政策好,啥都好着呢。我没啥,就是年轻时被我老汉打了,头上留下了一点毛病,天阴下雨的就会闹头疼。老得看病吃药,不过咱这“合疗”就给报了。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大儿子的婚事比较犯愁。因为家里条件差,娶不下。我了解这些情况后,也仅仅是在口头上安慰了老人家,笔头上作了简要的记录,大致向带队的领导汇报了情况,就自认为“万事大吉”了。甚至还在与同事讨论工作时大言不惭、毫无责任感地说:阿姨人很好,不给咱政府添麻烦,问啥都说好,都说能克服。但是这家庭条件差,大儿子婚姻问题实在是不好解决。
然而环顾我身边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同事朋友,他们在扶贫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善良品质、实干精神与我的拙劣表现竟是鲜明的对比。前文中提到的我当时所在的扶贫工作组的带队的领导,平日的工作里,他就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和、做事谨慎、口碑颇好的共产党员,最初我被分到与这位领导在一组做扶贫工时,我很是紧张,生怕自己的工作会让领导失望。在我们去往包抓村子做工作的每一次行动中,这位领导都显示出了他卓越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做事能力。宣讲解读文件精神从不马虎,部署安排工作事无巨细,扶贫工作事必躬亲、率先表率。这位带队领导的存在本身可以说就是我当时所在扶贫小组的精神力量、团队担当。
去年七月下旬起,由于我个人经组织抽调,工作单位暂时调整的关系,考虑到扶贫工作要经常进村开展,经工作关系所在单位研究决定,我原先“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暂被另一位同事接手。但我一直没有停止参与扶贫工作,在目前抽调的单位,每每单位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我也是均有参与的。我目前抽调的单位是一个小部门,“人少、口小、任务重”,不到十个人的团队要在不影响本职工作、不影响本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包抓着有六十几户(20xx年年底)贫困户的村子,任务相对来说,算是比较重的。可我没听过领导诉苦,没听到同事埋怨,进村入户、宣传调查、投入资金、自发捐款、送米面油、建水井、修村道、强设施,这些实事我虽说没有一一看到,也并非事事参与、经历,但确实是这样一个不到十人的团队实打实做出来的。单位的一位领导在一次入户时认识了一个年纪大约在六七岁患有残障的小男孩(男孩儿的爸妈在他还是婴孩时就离了婚,孩子的妈妈在一次夫妻争吵中气不过,将孩子摔在了地上导致孩子脑部受创,且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在农户家走访的时间长久了些,小男孩由最初怕生畏惧慢慢与这位领导熟络了起来,当天走访结束要赶回县城时,领导被眼前这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牵住了心,转过身子随手掏出了100元钱弯下腰递向小男孩。小男孩依旧咧着嘴,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开心地笑着说:“我不要,我也有钱”,然后用冻得通红的小手,小心翼翼地从自己油亮厚实的深色大棉衣里掏出了一张揉了很久的一角钱纸币……
这是一件小事,但足以触动人心。前些日子,我接到电视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说她看到了我发表在《咸阳日报》上一篇述写一位“第一书记”事迹的文章(20xx年2月24日B13)。当被朋友问及文中所述是否真实,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位书记时,我平和镇定地回答她这位“第一书记”就是我的同事。由于字数受限,也因为我能力有限,这位书记在扶贫工作中还有很多事迹我并未在先前发表的文章中提及。比如他接连几天扎进农户家里忙走访,顾不上家里发烧住院打吊针的四五岁的儿子;比如他田间地头抢时间做工作,农户家里、办公室里埋头忙活顾不上休息,饥肠辘辘吃不上饭早已是“家常便饭”,还守着原则和底线不喝群众一口水、不吃群众一个馍。可以说,扶贫手册、工作日志上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是他在扶贫路上留下的每一步脚印。
总而言之,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人。他们与我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但我与他们却在扶贫路上,在思想、工作和能力上存在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次的“三讲话一通报”让我强烈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给了我一次深刻反省自己的机会。我暗下决心,今后的工作中,不论处在哪个岗位上,扶贫工作于我都将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职责,是一项自己要立下“军令状”的政治任务。
三、整改措施
综上所述,在前一阶段的扶贫工作中,我犯有很多错误。对照查摆中的问题,今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端正工作态度。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
第二,摆好自己位置。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年轻的干部,是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做扶贫工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分内之事。老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拿着国家给的工资,没理由不为国家、不为群众做事。
第三,纠正实际问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不乏有典型的先进的好干部,实在干部,实干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学习典型,“见贤思齐”,在实干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迎头赶上,纠正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尽自己最大所能,不做扶贫攻坚的落后生,争做扶贫工作的排头兵。
精准脱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2023 篇3
世界银行的报告说:“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使如此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对于全人类来说是史无前例的。”95年来,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当然包括摆脱贫困。43年前,20岁的青年当上梁家河村支书,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让村民“吃饱饭”、“吃上肉”上。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青年主动担当,他是那个年代的青年典范。今天,距离全面小康脱贫军令状只剩下短短几年,挡在路上的还有5000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从前,拿下腊子口的是青年,舍身炸碉堡的是青年,智取威虎山的是青年,勇闯北大荒的是青年,撑起航天梦的是青年;今天,脱贫攻坚,是历史给出的命题,当仁不让,青年必须争先!
拿不下腊子口,红军不可能抵达陕北走出革命的新天地;摆不脱贫困,全面小康就功败垂成,中国梦也将成黄粱一梦。脱贫是一场攻坚战,是实现小康的硬性标准,是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关口。说,“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历史的承诺,也是当代青年的任务书。每一代青年,历史都赋予了独特的使命和际遇,勇于承担者会赢得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台,看不懂的只会慨叹前路迷茫,再珍贵的青春岁月也将黯然失色。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摆脱贫困是干出来的。40多年的从政经历中,把最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的事业中去,从挖沼气池做起,他的事业舞台越来越大。今天,无数青年正在脱贫攻坚的国家战役中书写青春,实现价值。为了改变农村面貌,几十万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他们一身泥土,两手茧子。评价他们“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此外还有西部计划、“三下乡”等,无数青年满腔热情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扶贫工作,帮助一户人家,教出一班孩子,带领一个村子,参与一项公益……无数青春汇成希望的洪流。双创是青年的大舞台,也是青年投身脱贫攻坚的抓手。许多青年回到农村做起农村电商,用知识,用智慧,用创意,用辛苦,用恒心,把各种土特产和水果生鲜搬上互联网,给农村开辟出无限市场,许多家庭因此转年就实现了脱贫。所谓生力军和突击队,这才是青年价值!
上世纪最后十年到本世纪前十年,20xx年里,中国成功使6亿多人口脱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说,“中国将她的人民从贫困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脱离了出来,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这是中国人前所未有的最大福祉。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意味着扶贫开发也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贫困线以下,我们还有5000万父老乡亲。未来五年,每年必须有1000万人跳出贫困的围剿,任务再重,也必须完成。青年选择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创业项目,选择道路,选择人生,最睿智的标准,是瞄准当下国家最紧迫最急切的领域。最好的钢要用在刀刃上,最优秀的青年最应该投身到脱贫事业中去!
中国梦走到今天,一代代青年作出了榜样,扫除了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脱贫攻坚,关键时刻,该我们上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青年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青年就要盯紧精准扶贫继续奋斗。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精准脱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2023 篇4
XX月XX日,县委组织部召开学习“三讲话一通报”精神暨脱贫攻坚专题会。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孔庆伟出席会议并讲话,组织部全体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集中学习了 “三讲话一通报”精神暨脱贫攻坚工作有关要求,并传达了市委人才、干部培养座谈会会议精神。
孔庆伟要求,县委组织部全体干部要提高脱贫攻坚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第一书记的工作安排,把“三项机制”作为脱贫工程的动力,推动我县脱贫工程更好地开展。要把人才、干部的培养作为我县发展的重要组成,高度重视,强化举措,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希望组织部全体干部要认真领会“心要静,脑要动,腰要硬,行要正”的十二字方针,带好头做好事,推动我部领导干部行为风气显著变化、焕然一新。
会议还对对第一书记的工作及任务进行了调整安排,并明确了要求。
精准脱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2023 篇5
从大凉山区“1年最多吃3顿肉”的极贫角落,到石漠化地区“跑水、跑土、跑肥”的贫瘠土地,再到大山深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现实无奈,无不迫切告诉我们,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
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胜方略。正如指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往,一些地方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甚至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只有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抓好“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才能真正告别贫困。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精准识贫,实行“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力求实效,彰显了“精准”二字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各方合力是决胜之要。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政府部门守土有责,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财政投入等方面责无旁贷,也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贫困地区坚定信心、自力更生是重要基础,发达地区也要积极帮扶,不断提供助力。集众智、聚群力,形成“九牛爬坡、各个出力”的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责任是决胜之基。脱贫攻坚,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执行力。没有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决心,就会在硬骨头面前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一追到底的责任,硬任务就会变成软约束。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才能为脱贫攻坚掌好舵、领好航。
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是强化工作机制,关键在层层落实责任。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一级一级把责任落到实处。用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从严惩处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让制度有刚性、问责有力度,才能形成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氛围。
当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国家已经穷了几千年了,如今再也穷不起了。从贫困走向小康,30多年的风雨前行成就千年梦想。“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这是一言九鼎的承诺书,也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心怀“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的责任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面小康的幸福阳光普照亿万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