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心得体会内容页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推荐10篇)

2023-04-01 15:21:01心得体会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推荐10篇)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1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对于这句话中的观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园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学校应该教什么这段选文中,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对着他的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这样当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就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与该学习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2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巴普罗也有一句话证实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他是这样认为的:“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他在这句话中只讲了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在儿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

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熏陶”,已经染上了一些恶习。父母不在跟前,作为亲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严,倒至这孩子经常逃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学习,不是上课捣乱就是找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对他无招可用,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了,这难道不与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3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此话有失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有勇无谋。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师文化修为不高,只是以“教师文人队伍中的一个武人”的形象存在着,显得孔武有余而文修不足,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文武兼备,要想成为“有为”之人,读书就是最好途径之一。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养成读书好习惯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已是迫在眉睫。

一、为什么要读书

1.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宽,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术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用一弘源源不断的泉水去“传道、授业、解惑”。

2.运动训练的需要。

学校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体育教师价值的主要平台,抓好学校运动队成绩离不开体育教师系统、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的指导。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充电”、“补缺”,更新训练观念,夯实运动训练理论功底,强化专业能力,提高训练水平,实现从“体育师傅”到“研究型教师”的转换。

3.教育科研的需要。

大量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体育教师有的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但最缺乏的就是把这些实践经验综合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方法和能力,许多体育教师一生始终处于教学技能型的“教书匠”位置,我们只有不断读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书中获取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积极从事体育教育科研,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才能成为理论型的优秀体育教师。

4.示范引领的需要。

体育教师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职业,体育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的素质。

5.职业幸福的需要。

如果体育老师能在繁忙工作之余,凝心静气地阅读高品位的书籍,那么还能摆脱浮躁与焦虑,皈依于教育的家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提高职业的幸福感。

二、应该读什么书

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云:“双目时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现如今出版物如此丰富,还真得用一双秋水洗过的慧眼来选择书籍。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五类书必读:

第一类:体育专业类。

这是体育教师阅读的重点,旨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涵养,提升教学智慧,发展专业水平。可阅读的书有:1.学术期刊:对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学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如《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师友》;2.专业书籍:如《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体育教育教学专著。

第二类:教育理论类。

如《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方法应用指导》、《走进新课程》等及相关教育科研类书籍,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来解读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类:中外名著类。

如国学经典《论语》、《资治通鉴》、国外的《红与黑》、《茶花女》等,旨在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学素养,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

第四类:生活休闲类。

如《读者》、《青年文摘》、《教师博览》等。课余饭后读上15分钟,既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又可以减轻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劳,有时还能成为信手拈来的课堂教学资源。

第五类:网络博客类。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网络的飞速发展,读书也已进入到网络时代,一些教育教学类网站、教育专家的博客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去处。例如《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中国体育教师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这些网站内的许多精品博文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三、应该怎样读书

1.要学会泛读与精读

泛读是为博取,古人亦有“真”读(即精读)、“翻书”(略读)一说。从量变才能到质变,读书也一样,先有量,后有质!书要多读,才能够博大精深。鲁迅就对青年提出读书应广泛的建议。他认为,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读读本业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有所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才能最终博大精深。

精读是为钻研,庄子曰“吾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俟无涯,殆矣!”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它告诉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由于我们的时间和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侧重点!只有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读书,着重专注于某个领域,才能够有所突破。

2.要学会边读边做笔记。

鲁迅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在读书的同时作一些记录,最好能够用各种颜色笔标注书中的精彩内容,诸如:用红色表示最体育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此话有失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有勇无谋。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师文化修为不高,只是以“教师文人队伍中的一个武人”的形象存在着,显得孔武有余而文修不足,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文武兼备,要想成为“有为”之人,读书就是最好途径之一。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养成读书好习惯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已是迫在眉睫。

3.要学会边读边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占有知识、获取知识;思,是思考,分析问题,发现疑难,加以解决。不学,思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思,学就失去了目的,只能陈陈相因,无所进步。朱熹讲,“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读书是反思的前提,反思是读书的发展,反思是实现读书价值的过程,学习中不要盲目迷信权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多反思,就能把书本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融合在一起,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思考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把书中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4.要学会不间断地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课后,一位听课的老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在这节课上,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呢?不止是一个小时吧!”、“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那位教师说。“终生都在准备这节课?那是怎样的准备?” “这就是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做为一名教师,用15分钟的时间准备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他道出了“功夫在诗外”的奥秘。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体育老师,也应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书籍是别人成功的精华,有别人许多年奋斗的经验,“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少走许多弯路,可以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更快更好地走向成功。让我们的体育教师多些书卷气,个个成为“文武兼备、刚柔相济”的专家型体育教师,享受职业快乐,美丽幸福人生。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4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

强身是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强调“强心”。我是一名体育教师,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然而,作为体育教师更要在教学思想上和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在一次篮球运球的接力比赛中,女同学小林体型较胖,运球速度较慢,但和她一组的同学并没有嫌弃她。比赛还没有开始,队友们就给她出主意:小林,要运稳不掉球就行了!你别急,心一慌球就不听你话了„„比赛开始了,小林小心地运着球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弯道处也很平稳,而此时,我也开始带领同学们为小林加油,在同学们的鼓励声中,小林只掉过一次球,而且还很快捡回来了,一圈下来,小林只落后对手五、六米。在后面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小林所在的组最终取得了胜利。小林获得了成功的快感,也正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不善运动的小林在体育课上总是积极训练,从不感到自卑,运动能力和体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我将细细品味书中提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教不好,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够。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5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

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6

在历经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这本书,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读着书,就好象在读自己,真的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因为这么长时间来,总觉得自己的灵魂是孤独的。而书中的内容正是把这种教师的内心提到了讨论的层面上来。

的确如此,近几年,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困惑,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经常觉得我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一点听课的心思也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严重挫伤了我的教学的积极性。读了这本书后,我发觉我课堂行为缺乏一些教学机智,我的教学缺少心与心的交流,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无心听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勇气》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的心打开,如何用心地去上好每一堂课。

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读了这本书,我真正认识到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成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教学就是人与人的心灵交流,是生命本身的一件快乐的事。

曾经看过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章字字句句从作家的心底涌出来,重重地砸在我心上。今天,家长把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交给了我,多年以后,我能还他(她)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牢牢记住了帕尔默告诫我们的一句话: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学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师心灵之阳光,教师也迫切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完善自我,重振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

我要努力朝书中所说的前进,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释放和安放的地方,让自己在享受教学的过程中保持纯净、健康的心灵!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品味,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7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所以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互动,最近,我看了《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这本书,书里提供大量课堂游戏指令用语,以及典型的游戏教学实例,让我受益匪浅。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征有选择、有变化的使用书中的一些游戏,并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不再显得沉闷乏味。例如,在复习人身体各部位名称时,我先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每组学生尽可能多地写下知道的单词,看哪组同学写的有多又准确。之后,我加入“听口令、做动作”游戏,如“Touch your head, Wave your arm, Shake your hands”等。学生在游戏中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记住了单词和短语。

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记忆、理解、书写,更重要地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对于我们职业学生来说,这一点比较难。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自信,不敢开口,更别说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应用了。在“Speaking”和“Real skill”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游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近生活、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也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提高了课堂任务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开卷有益”,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多去阅读,多去学习,多去总结,多为学生考虑,多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那么,教与学的“双赢”局面一定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8

把教学游戏巧妙地穿插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会使得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持久,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1.游戏能使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我们学了一系列食物以后,安排老师拿一种食物,学生说出来这样的环节,反复几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这时,老师安排游戏 Who is missing? Who is fast? Magic eyes 等,学生的积极性就被重新激起,一只只小手又会争先恐后地举起。

2.游戏导入是个相当快捷、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从思想上尽快进入英语课堂。我经常安排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point, look and say等简单游戏,但要具有检查性质。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既复习了旧知识,情感上又得到了体验,而通过这些旧知识的复习,我们自然过度到新知识的传授,以旧带新,一举两得。

3. 当学生出现“无聊”“困惑”的情绪时,游戏可解“燃眉之急”。中高年级的学生会遇到背单词,记单词的难题。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但效果不好,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此时,如果能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促使他们主动背单词,对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寻找共同点、单词接龙等游戏,既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又能提高他们课后记单词的兴趣。

有些游戏的可用性很强,像copy不走样等游戏,无论什么内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戏,却不是什么内容都合适的。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最恰当的游戏。Flash and guess这样的游戏仅适合单词教学,而不适合巩固句型。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的口味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投其所好。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点的,像copy 不走样,high voice and low voice 能引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探索型的游戏,比如bingo,加减运算对抗赛就很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9

一、蔡林森简介

“乡村教育家”。曾获扬州市十佳教师、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名校长 等荣誉称号。创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内容特点

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旁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各学科老师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通过“引桥”,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例如

数学、常识课采用“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看一看(学生看例题)、做一做(学生仿例题,做习题)、议一议(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练一练(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语文课采用“几个比”的教学模式,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

三、读后感

课堂学习紧张、高效,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地实现了“减负提质”。

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可扪心自问,学生“减负”了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一个原因正是低效的课堂。课内不够课外补是很多老师的“法宝”。课堂上老师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对此我也深有同感,不把课本上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地讲一遍,就感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知识点。这种不注重实效地“满堂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惟恐达不到教学目标,就给学生布置海量的课外作业。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潜心打造“45分钟高效课堂”。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从前辅助性的课前课后练习被转移到了课堂,每节课当堂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训练成了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不停地思考和动手中接受和运用新知识。作业当堂完成,课后自然无需作业,真正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当然,我们无论学习了哪些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或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适时适度的来使用;不是今天我们学了了先学后教,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堂、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使用“先学后教”,正所谓“教无定法”,蔡林森先生的“先学后教”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尝试。

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10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每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学习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促进专业发展。

近段时间,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收获颇多,这也为作为新老师的我,在教育行业内的起步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让我收获颇多。

书的开篇就记录了蔡林森的成长历程,从蔡老师的一生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从艰苦生活中历练出的一把宝剑,才能说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老师······”这样具有感染力的话,让我们每个读者,都能从蔡老师的艰苦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真正做到“甜从苦中来”。作为八零后的我,对于老一辈经历过的那些沧桑岁月多数是我不能想象或者很难理解的,但是读过蔡老师的书后,我在意的似乎已经不是当时的社会有多惨淡,又多么的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对蔡林森老师那种面对艰难困苦仍然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品质的敬佩。我想,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更有发言权,这也让蔡老师精心研究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更具说服力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一、“先学”,即学生看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又一个辅助环节(一分钟左右)。辅导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我们基层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老师能够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的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种课堂结构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全过程学生自学。

自古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模式几乎已经成为教育定式。社会需要发展,就需要教育的不断更新,所以这种固有的模式也在逐步改进。但是这样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短期内想要转变为有学生学,老师点拨的方式,似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蔡林森老师的这一本新书,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像我们宣告了,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绝对优势,也能让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不断的提高。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老师的角色也得到了充分的转变,由“匠”转变成了“师”,真正突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禁锢。

作于一名新教师的我,在教学方面难免会落于之前的固有教学模式,把“教”放在主要位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前我上课习惯于满堂灌,一节课45分钟只顾自己不停地讲,同学们呢,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交头接耳,没有一点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差,我很是苦恼。但是,读了蔡老师的新书后,我开始反思,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尝试着运用蔡林森老师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自己少讲一些,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一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来了,且真正实现了“让课堂回归于学生”的教学理念。从此上课我轻松了很多,学生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学期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书读多了,我们的认识就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烁这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奇迹。读了蔡林森老师的《教学革命》这本书后,我对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后盾,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场教学革命对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太重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