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工作总结内容页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推荐5篇)

2023-04-23 21:36:02工作总结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推荐5篇)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1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3、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2

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级的数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前进,为了更好的做好以后的工作,现对以前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不局限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2、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光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了过培训,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2、好多课得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不能一一去准备。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各方面设施虽然很好,但自我不能充分利用。4、一年级学生起点不一样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这在我们学校显得更为严重,外地打工子女较多)。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一样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

三、几点思考

1、自我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但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我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这都暴露出自我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其他人的观念,但家长对教师的做法未必理解。有些家长认为此刻的孩子怎样质量这么差,计算都不如以前熟练了等,这些都是对课改要求不理解的反应。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3

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从组织到实施已经半个学期了。在课改实验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改工作在探索中行进,在理解中发展。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思想的延伸。分层分班教学,更有 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操作,有利于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现就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带来了教师观念的更新:由教师本位转为学生本位,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验中,教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此次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强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模式已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数学教材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的。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实验者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愉悦、探究的教学情境,力争做到“课伊始,情趣生”,力争将导言导得新、导得巧、导得趣,导出学生急于探究的心理,力争让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还要让学生动口、动情,寓情于教、寓情于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一致认为: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实验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这也是我们实验中要重点研究和深入研究的。

三、新课程,昭示了教师角色发展的一般趋势,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应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在实验者的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听”者、“答”者,而且是“问”者、“思”者、“说”者,并且从“学”的领域扩展到“教”的领域,部分已成为“教”者。学生在课堂的“风采展示”栏目中成了一个个“小老师”。教学中,实验者是这样做的:新课教学中,把一节课中学生易疲倦、易忽视或重点、难点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课前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时,教材中的方法省略了很多思维过程,不仅抽象,而且难于理解。于是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准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并引导他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研究,课上,他采用了两种方法讲解,并让学生多中择优,选择简单的方法,学生俨然是一位“小老师”。语言也颇有启发性,如“同学们请观察……”,“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思路吗?”等等。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小老师”教得认真,获得了成功感,而且学生也听得投入、听得专心,他们瞪大眼睛以便使自己发现别人的毛病,等别人讲完后好争着抢着评价。这样,学生觉得课堂气氛自由、民主、开放,所以能够乐学、爱学、善学、勤学。师生互教互学,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初步转变 。

四、通过印发“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如何预习。要求学生学在前面,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预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并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做预习汇报。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时,学生根据性质猜想得出5种不同的判定方法,其中包括教材中没有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学习《矩形》时,学生提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矩形?这也是新教材中没有的;在学《正方形》时学生又提出:正方形、矩形、菱形之间有何关系? 不仅新课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己构建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实验者也同样重视让学生构建一章的知识结构。如在“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一章的复习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了知识结构。将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基本总结出来了,然后通过互助、补充的方式,学生将此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即“先建骨架,渐丰其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再认识,对各种观点加以组织和改组,进而提高自主构建的能力。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更情愿地、自主地、有效地实现数学学习过程”,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力争实现的目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现在学生课前能够主动预习的占50%,一章结束后能主动复习的占43%,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多了,学数学的同学多了。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动手操作,体验、感受知识。重过程轻结果,开发潜能,自主编题 :在学习中,实验让学生操作,图形让学生画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总结,用学生的活动代替教师的讲、做、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如结合所学知识自编题,并鼓励编题别树一帜,标新立异,求异创新。注重让学生探索、搜集信息、感受知识。于乐中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喜欢这样的数学。

六、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可以把真理奉送给学生,但他们的内驱力、自主性却是我们奉送不了,也“灌输”不了的。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做了知识的代言者,控制着学生的学习,决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何时答等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到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我们所教的知识不能内化为学生个人意义的材料,也就更不能外化为能力,被动的、机械式的学习使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学生的天性受到了摧残。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以新的涵义:“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地、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上这些体会,使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在向新课程迈进。

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尽管我们重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仍“不会说话”——不会完整、准确的表词达意;学生动手能力也很差,如不能正确规范的画图,不会使用画图工具等。下一步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中,尽管互换了师生角色,也能够让学生走上讲台分层教学,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仍过“死”,有些地方总是不相信学生,不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下一步实验中,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本位”为以“学生为本位”。

3、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程度和时间,因此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过于看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果”,没有把学生的交流看作是学生心灵间的沟通。下一步实验中,要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合作,重结果,更重过程。

4.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分层复式教学法。

改进措施

1.科学的测量、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采取的方法。

2.正确有效的处理好层次关系。

3.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4

首先教学方面工作在蔡主任的正确和英明的指导和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兄弟姐妹的支持和理解下,我们级部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但是,我仔细思考以后还是得到一个结论:教学方面的工作认真仔细回顾发现:教学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到满意。下面是具体的总结:

1.新课改的推进。在新课改推行过程中,让一部分老师参与其中,应该是有些效果的,为下学期的课改工作打下一些基础。因为下期不能订资料,其中所有的导学案就要靠所以老师自己编写,下学期将强力推行新课改。我们方面做得不够的是:没有让所有的老师都参与其中,有的老师对新课改还没有感觉。

2.任务布置的进行。有关教学方面的常规工作,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布置得任务都能够及时告知给位组长和老师,我们的执行力还算行,工作中还是比较注重细节,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遗憾的是我们的个别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如:有的老师晚自习到办公室,没有在班上坚守自己的岗位;有的老师在完善课时候或自习课的时候,没有坚实岗位;英语学科的外教课,有的英语老师没有按规定在外教课堂随堂听课。

3.对备课组活动的明确要求,但是紧盯不够,下期将对这块工作加强和细致。如:要求各组在备课活动过程中认真练习相应的试题,其目的就是让各位老师了解课程设置的重难点,考试方向等。

4.课改研究课的安排,都能够正常开展,只是我们级部在上报的时候,有时没有按时、及时上报教科室。各学科的导学案有时上传不够规范。今后改进。

5.青年教师的周总结和计划,青年教师的撰文,有要求但是没有做好。总结和计划在13周之后基本就没有再交,这是我们两个没有紧盯的结果。教师撰文质量不高,不少是在网上原文下载。

6.要求各位老师定时、定人、定地点听课。只有物理和数学两个学科做得相对较好,其他学科是否在做,是否做得好,我们的监管也是做大不好。

7.教学结对工作。在开学的时候,我们召开了一次上期的结对总结会,不过我们的后期的督促和指导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最后谈一点个人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因为工作量较大,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较少,对自己的反思和总结不够,我感谢蔡主任给我的指导,周主任给我的帮助,级部给位老师给我个人的帮助和支持,年青教师中小蓉、小姜给我极大的支持。今后我会努力的、认真的工作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

2023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5

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从组织到实施已经半个学期了。在课改实验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改工作在探索中行进,在理解中发展。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思想的延伸。分层分班教学,更有 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操作,有利于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现就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带来了教师观念的更新:由教师本位转为学生本位,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验中,教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此次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强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模式已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数学教材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的。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实验者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愉悦、探究的教学情境,力争做到“课伊始,情趣生”,力争将导言导得新、导得巧、导得趣,导出学生急于探究的心理,力争让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还要让学生动口、动情,寓情于教、寓情于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一致认为: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实验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这也是我们实验中要重点研究和深入研究的。

三、新课程,昭示了教师角色发展的一般趋势,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应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在实验者的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听”者、“答”者,而且是“问”者、“思”者、“说”者,并且从“学”的领域扩展到“教”的领域,部分已成为“教”者。学生在课堂的“风采展示”栏目中成了一个个“小老师”。教学中,实验者是这样做的:新课教学中,把一节课中学生易疲倦、易忽视或重点、难点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课前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时,教材中的方法省略了很多思维过程,不仅抽象,而且难于理解。于是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准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并引导他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研究,课上,他采用了两种方法讲解,并让学生多中择优,选择简单的方法,学生俨然是一位“小老师”。语言也颇有启发性,如“同学们请观察……”,“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思路吗?”等等。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小老师”教得认真,获得了成功感,而且学生也听得投入、听得专心,他们瞪大眼睛以便使自己发现别人的毛病,等别人讲完后好争着抢着评价。这样,学生觉得课堂气氛自由、民主、开放,所以能够乐学、爱学、善学、勤学。师生互教互学,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初步转变 。

四、通过印发“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如何预习。要求学生学在前面,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预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并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做预习汇报。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时,学生根据性质猜想得出5种不同的判定方法,其中包括教材中没有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学习《矩形》时,学生提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矩形?这也是新教材中没有的;在学《正方形》时学生又提出:正方形、矩形、菱形之间有何关系? 不仅新课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己构建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实验者也同样重视让学生构建一章的知识结构。如在“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一章的复习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了知识结构。将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基本总结出来了,然后通过互助、补充的方式,学生将此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即“先建骨架,渐丰其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再认识,对各种观点加以组织和改组,进而提高自主构建的能力。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更情愿地、自主地、有效地实现数学学习过程”,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力争实现的目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现在学生课前能够主动预习的占50%,一章结束后能主动复习的占43%,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多了,学数学的同学多了。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动手操作,体验、感受知识。重过程轻结果,开发潜能,自主编题 :在学习中,实验让学生操作,图形让学生画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总结,用学生的活动代替教师的讲、做、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如结合所学知识自编题,并鼓励编题别树一帜,标新立异,求异创新。注重让学生探索、搜集信息、感受知识。于乐中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喜欢这样的数学。

六、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可以把真理奉送给学生,但他们的内驱力、自主性却是我们奉送不了,也“灌输”不了的。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做了知识的代言者,控制着学生的学习,决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何时答等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到主体参与学习的程度,我们所教的知识不能内化为学生个人意义的材料,也就更不能外化为能力,被动的、机械式的学习使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学生的天性受到了摧残。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以新的涵义:“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地、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上这些体会,使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在向新课程迈进。

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尽管我们重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仍“不会说话”——不会完整、准确的表词达意;学生动手能力也很差,如不能正确规范的画图,不会使用画图工具等。下一步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中,尽管互换了师生角色,也能够让学生走上讲台分层教学,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仍过“死”,有些地方总是不相信学生,不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下一步实验中,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本位”为以“学生为本位”。

3、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程度和时间,因此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过于看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果”,没有把学生的交流看作是学生心灵间的沟通。下一步实验中,要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合作,重结果,更重过程。

4.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分层复式教学法。

改进措施

1.科学的测量、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采取的方法。

2.正确有效的处理好层次关系。

3.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