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教师随笔内容页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随笔(通用5篇)

2023-06-18 17:48:01教师随笔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随笔 篇一

教授新课程已经一个学期了,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在了解了新教材的内涵和思路的同时,我也体会到,对于新课程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就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思路和内涵,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歌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从不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或者一些行为。记得在欣赏《快乐的小熊猫》一课时,我先用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猫,他爱学习、爱劳动。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他又帮妈妈去河里打水,可是一不小心把水桶掉到河里了,这下可急坏了小熊猫,因为他不会游泳。我们帮助小熊猫想想办法好吗?其实,我只是想用这个故事导入一下,想办法的环节只是一带而过。可没想到,却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七嘴八舌的地说开了,那场面十分的热闹。有的说:“用一根树枝伸到河里把水桶够回来”;有的学生马上反驳到:“如果树枝不够长怎么办呀?”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竹子做一个小船,然后划过去不就够到了嘛!”我赶紧表扬他,夸他的想法真妙。我的一句表扬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议论也更加热烈了。我知道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打乱我最初的课堂设计和构想。但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劲头,我没有去阻止,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快乐的去想象,去议论。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个办法,不仅能让小熊猫够到水桶,还能让它不用走这么远就能有用!”我马上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那你快说说吧!”他自得的说:“可以顺着小河挖一条水沟,让水流到小熊猫家的门前不就行了嘛!”说实话,当时我真没想到他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毕竟才一年级。我用十分赞赏的语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且对全班的孩子说:“某某某多有想象力啊,我们奖励他一个‘创造奖好不好’?孩子们都为他鼓,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积极想象和创造的兴趣。

其次,是要还学生一个平等的地位,不能总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能够就会把老师的关心迁移到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所以,在课堂中,我会经常注意主动走进学生,以此来拉近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例如:坐到他们之中和他们一起欣赏新月,观看学生表演。有时我刚走近他们,有的孩子就会热情主动地邀请我挨着他做。而且在课堂中我会自然和真诚地使用“谢谢”“对不起”“你太让我感动了”“我好喜欢你们啊”等等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自己是好朋友。在学习歌曲《拉勾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一起表演。学会歌曲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内容,就是每个同学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去和自己的好朋友拉勾勾。孩子们可高兴了,都去找朋友。这时,我也走入他们之中,和每个孩子都勾一勾指头。这下孩子们更高兴了,都纷纷来到我的面前抢着和我勾指头。使我感到特别亲切,我想孩子们也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最后,我总结到: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马上说道:“对,老师要和你们做永远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主动和他们去勾手指头,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怎么会让这样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呢!

最后,我体现到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安排和设计。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不必一定按着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去进行。为了教学效果更好,每节课的内容可以互相调换。在学习《开火车》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学会歌曲后,带着学生做开火车的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做开火车的游戏,让他们先在做游戏中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在学生愉悦的心理氛围下学唱歌曲,学生学的既快又有兴趣。学会后再做一次游戏,这样教学的效果更好。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的空间更大了。我们可以有更宽阔的空间去发挥、实践。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随笔 篇二

今天《狼》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这堂课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觉得文言文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朗读与熟读来体现它独有的美感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反复的读。

对于本课我是从读切入,通过读文本来走进文本。整堂课的环节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做了安排。通过“四步”引导学生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第一步读准,能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正音,断句。第二步读通,依据注解同桌互译,翻译文本,达到理清文意;第三步读懂,读出形象,狼的特点,屠户的形象;第四步读主旨,对文意深入理解,读懂主旨。通过四步读打通文本,这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很好完成,教学目标最终也达成。

反思这堂课的不足,整堂课的设计完全是一种传统教学的模式,缺少创新,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仅仅是围绕问题,范围内的探究活动,没有很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度思考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文言基础弱,对学生独立性不放心,唯恐掌握不到位,没有很好的放手,没有很好的按照课标要求去做。自然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讲解,我认识到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五方会谈”,就像王崧舟老师所说,“五方”主要指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编者、缺一不可能的教学内容。多去专研作者、专研教材、专研学生、专研编者等。争取有自己的创新课。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随笔 篇三

《陀螺》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精讲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批注单元,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语式的批注。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回忆童年”。语文要素是: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3、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基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本课所处的体例位置,我设计本课以“有趣的童年游戏”为教学的情感线索,凸显“表现论阅读”理念;以“批注”的阅读方法为抓手,和学生一起学习。我认为本节课从以下三方面彰显了我的教学理念。

一、保证自学时间,充分交流批注,开展互动式学习。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交流、自学汇报交流、总结提升交流上的,能够充分保证学生有大量的自学时间,有充足的交流时间。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顺学而导,是孩子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提倡多元阅读,记录思考过程,立足学生发展。

本节课我充分尊重每一个的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多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要及时把自己思考的过程写下来。比如在课堂上,有个小组的学生不仅找到作者对这件事情悟出的道理,他们针对此事还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他们认为这件事还能让人感受到“坚持就是胜利!”。再比如“本课人物心情描写的表达方法”和“两篇关于陀螺的文章的不同之处”等环节,学生在自读自悟、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够多角度批注、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课堂是一个学生成长地,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平台。

三、鼓励读写迁移,读说写相结合,巩固内化知识。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学习参与度广、学习效率高的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克服唯一答案的心理诟病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写促思,以仿说、练写巩固所学所悟,既牢固掌握了知识,又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在“领悟作者心情描写”的学习中,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想象”或“用动作表现人物心情”的方式来表达人物心情。他们把作者胜利后的欢乐、兴奋想象成“小伙伴们如何崇拜自己”的情景;想象成“打败天下”的喜悦……

为了顺利上好这节课,我在班里认真地和孩子们按照教材要求对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进行了学习。孩子们面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从陌生到熟悉,从无从下手到喜欢使用,也是学习理念的一次变革。非常幸运,我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这样用心的研究一种课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和孩子们也会继续使用这样的方式学习教材,广泛阅读课外书。用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滋养学生的学习生命。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随笔 篇四

《搭石》这一课,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搭石教学反思。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整堂课自己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因此,便有了整堂课都希望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与自己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学从人们走搭石的画面中体会家乡的一道风景时,我总喜欢让学生按顺序交流,不想让学生跳出我的思维方式,因此便有了课堂上,自己在浏览孩子们读书勾画的情况时,特意寻找按顺序勾画的孩子来首先来发言交流,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维顺应了我的思维方式。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随笔 篇五

《兰花花》的歌唱教学,是在欣赏了两节课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之后进行的。在之前,学生通过;两节课的欣赏已经对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和这首歌曲的内容梗概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不像以往对传统民间歌曲的抵触,而是有了进一步学唱的愿望,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我认为这节课上下来,最大的亮点在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用陕北方言的发音来演唱歌曲,这样一来歌曲的韵味,浓浓的陕北腔就立马凸显出来。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像个歌唱家一样,原汁原味的区表现歌曲了。在全班尝试用陕北方言演唱了歌曲两段歌词后,学生的惊讶和喜悦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气氛也在这一刻达到高潮。

不足之处是:我在接下来的拓展环节播放了《兰花花的故事》变奏曲,要求学生在每个变奏出现的地方随乐哼唱主题,很多学生哼唱得不错,但是在最后问及这首钢琴曲有几个变奏的时候,只有寥寥的几个人答对了。其实应该在聆听之前先复习一下变奏曲的曲式特点,然后再去聆听,这样在聆听哼唱得同时,学生也能对变奏曲这一曲式特点加深印象。另外,这首曲子在上学的时候我也曾经弹过,如果事先再加练习,课堂上不用音像资料,而是我直接在钢琴上弹奏出来,那么这节课的效果肯定会更好,更加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