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教师随笔内容页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优选5篇)

2023-08-12 23:14:01教师随笔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 (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论是公众,还是学生,都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形象美。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素质主要体现“五大形象”,即:

传道者的形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这一使命本身要求教师具有高大形象,远见卓识,熟悉理论;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无限热爱人民并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有无私奉献精神,集中表现为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教师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艺、高尚的理想道德、忘我的工作热情所树立的传道者形象会令学生肃然起敬,产生强烈的美效应,“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解惑者的形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其他学科和广博的生活范围知识;知晓国际形势和了解国内教育改革进程;理解教育对象的意识冲突,善于选择时机妥善解决学生间发生的种种矛盾。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应富有教学机智,随时解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困惑能给予启迪,使他们“茅塞顿开”、“恍然醒悟”,产生极大愉悦,从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授业者的形象。“教是为了不教”,授业为了创业。对一个在复杂现实矛盾里处于幼稚阶段的青年学生,要帮助他们敏锐感受、提高洞察能力,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增强人生战胜挫折能力,这里包含着教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无私奉献精神。那种只懂得让学生机械操作,重复训练,枯燥乏味、单调呆板的授业方式,只能使学生失去智慧灵光。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求新,富有探索精神,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开拓他们自己未来的真正事业。

示范者的形象。空洞理论说教当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言行矛盾、表里不一,则会导致致命的后果。学生对教师更是“听其言,观其行”,具有极高楷模的教师才具有真实的美感。如,当教师热情宣传勇斗歹徒,维护社会治安观点时,一位学生当场举手诘问:“老师,你能做到吗?”由此可见,教师以身作则的范例式作用是学生对老师审美上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真实体现。

美型者的形象。由于教师所处的特殊地位,学生对教师的审美要求比较注重于理性和内在品质的自然表露,而不是浅薄的表现。那些穿着华丽、佩金戴银或衣冠不整的教师,时常会遭学生的非议。因而,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是否端庄,态度是否和蔼可亲、真挚热情,处事是否民主宽容、富有分寸。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语言谈吐、态度表情上直接感受到教师在精神世界上是否广阔、善良与美好。当然,教师幽默风趣富有节奏的讲课艺术,精巧的教学思路和驾轻就熟的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召唤。

“育人先育已,正人先正身。”要培养未来发展的人才,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着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的“三能”人才,默默耕耘,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年华。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 (二)

曾经看过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一股暖流、一份说不出的感动,在心里慢慢流淌。为那善良率真的主人公,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小林校长,为可敬的母亲,为书中描绘的人性美丽与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特别是,为这美好的教育。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

在书中,我更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作为老师,我们怎样去爱学生?小林宗作校长让我们懂得,爱学生不是表面上的关心,不只是随口称赞“你是个好孩子”,而是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一生的成长着想,为每个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包括小豆豆、泰明、高桥君等这些特别顽皮的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为了保证孩子营养的均衡,要求吃的午饭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为保护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像正常人那样健康成长,专门在运动会设计了特别的比赛项目——游泳不穿泳衣;还有为了教师一句可能伤害学生的话而对教师发火(当然是在私底里),无不让人感受到小林校长对孩子深深的爱!所有这些的良苦用心,铸造了爱的最高境界!巴学园的每个孩子都是幸福的,幸运的。我在想,我们怎样去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平等地沟通?作为教师,当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时,自己显出对他们的不耐烦,还是有足够的耐心并给予他们以鼓励?

在为小豆豆与巴学园的孩子感到幸运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我们还有许多的孩子还是不幸运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用事先定下的标准,给一个个孩子贴上“标签”。现实生活中,像小豆豆这样在“窗边”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或许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如果每个教师都像小林宗作那样,如果每个学校都是巴学园,那么,每个孩子就能像小豆豆这样的幸运了。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 (三)

曾经怀着对教育神圣的热切向往,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经度过十个春秋。回首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酸甜苦辣各显其中。摸爬滚打中我渐渐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默默耕耘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收获。每个人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的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作为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但又不能无视学生的犯错,而是要抓住学生犯错,并以此为契机,有智慧地进行教育,从而促进他(她)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教育,获得成长的目的。三年前对一位学生犯错的成功教育实践一直以来是我引以为荣的,也不断坚定着我的信念:善待学生的“犯错”。

我班有一个叫李振的男孩,头脑机灵。在学校,学生没有他不认识的,很是有“大哥”的风范,连我都早有耳闻。开始,他虽然很安静,但是我对他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从他的眼神中我早已看到:他也在用心地观察我,想摸清我的脾气和工作的作风。我想:务必要在他摸清我之前,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否则,他将成为影响班级的主要人物,会给我各项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刚开学的几天里,我把他安排到第一座。我每天都会用很温柔,鼓励的眼神看他几次。因为相处时间短,像这类的学生不能急于批评,老师在他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时,他是不会接受你的批评的,反而弄巧成拙,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我按兵不动,探查“敌情”,打算等待时机,迎刃而上。

果然,他很快便露出原形,上课时由安静到说话影响他人;家庭作业由自己抄袭别人发展到让别人代写;自习课由影响班级安静到阻止班级干部向我汇报他的表现……他的每一次表现我都掌握,不点名地说现象,同时不失时机地看着他;涉及到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会让他在旁边,避重就轻地合理的处理他人。同时关心他的生活,知道他没吃早饭,我会把他叫到办公室,把我的早饭给他,吃完之后再让他进教室。慢慢地,他感受到了我的宽容,我对同学的真诚,我性格的坚韧,我做事情的恒心。同时我也看到他:自尊、讲信用,维护班级的利益,孝敬父母。他很精明,精明到犯错误时给自己留条退路。

他很有管理才能,我交给他的任务,不用我操心,完成得井井有条……针对其特点我都会用只有我们俩知道的方式奖励他,并在班级树立他正面的形象。逐渐我知道他已经从心里接纳我了,我一直不动声色地与他和谐相处,把他的每一件事记录在案等待时机。一天,学生跑来告诉我,他和同学打架,我想机会来了。我端起师长尊严的架子准备去清理现场。孰料,两人来办公室报到了。我深思一会笑了。“你们两人有进步该表扬。”面对两人诧异的目光我说出了三点理由:

“第一,这次因为值日而打仗比上次抢篮球好多了。

第二,打架是错误,但这次中途停手找我评理,说明你们理智了。

第三,你们找老师评理,说明你们愿意服从真理开始明辨是非了。”两人听得满脸通红,没再提出分个对错,也没各自威胁对方,而是鞠了一躬便拉手走了。他从此再也没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遇事会冷静处理,也没有了“大哥”的作派。

重新回忆这件事,我的思考依旧颇多。作为教育者,其实有时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好,其实教育是把双刃剑,当我们举着爱的幌子,用不当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往往不是教育,而是在伤害。只有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时,教育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少些怒气,多些耐心;少些激情澎湃,多些理性思考;少些急躁,多些宽容。因为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善待他们的“犯错”,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个错成为他们人生中一个最值得回忆的美丽的错。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 (四)

前几天拿到了新一期《教师博览》,晚上坐在床上,一口气将这本杂志读完时,已经是十二点多了。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是我一点睡意都没有。我的头脑中始终萦绕的是杂志里几位班主任的叙事文章。

回想自己,不当班主任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但我对学生的关注也许比有些班主任还要上心,那是因为自己始终认为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许只是在称呼上有所区别,但在教书育人职责上是完全一致的。不当班主任了,但只要我在学校里看到学生,不管是自己上课的班级,还是没有上课的班级,不管是自己认识的学生,还是自己不认识的学生,人都能微笑着面对,与他们亲切交流,不因为我是一个学科教师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看见。

对于有些班主任来说,当班主任就是管学生,只要把学生管住了,班级安定了,班主任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的班主任大多使用高压政策,以制度管人,效果看起来很好。班主任高高在上,很有自己觉得的威望,完完全全把自己和班级分离开来,没有融于班级之中,不会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没有把学生当成有感情的人,而是当成没有感情的机器。整个班级好像在有条不紊的运转。有人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的班级不是很好吗?是的,看起来很好,但是我觉得好的班级不只是这样,这样的班级好像还缺少点什么。缺什么呢?对了,缺少一种叫“文化”的东西。

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同学生一起来建构班级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生一起成长。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源泉。只有建立起共同认可的班级文化,学生的心灵才有归依。只有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学生才会自觉为班级建设做贡献,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才会在班级获得成功时,同班级一同欢呼;才会在班级遭遇挫折时同班级一同流泪。

制度是刚性的,文化是弹性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同学生一起成长,让我们在成长中互相认同,让我们在成长中互相提携。

科任老师教学随笔 (五)

做班主任整整二十年了,在这个岗位上接触了无数的孩子,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在以前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教育环境比较单纯。说实在话,与家长接触的不多。也许是因为年轻,也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因为资讯不发达,社会环境也比较单纯。做班主任就是平时琐碎的管理。

可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做一名班主任真的非常难,家长们普遍有文化了,面对独生子女,家长的爱可以想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用神的要求来要求作为普通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都是文学的描绘,是把教师职业神话的表现,老师也是人,老师也要吃饭、穿衣,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管事的工作虽然麻烦,但事情总有结束时,可是管人的工作最需要有智慧。孩子是变化的,孩子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懂事的过程,教育是急不得的。与孩子打交道还算单纯,可是,与家长打交道真的难。许多孩子的问题很明显就是家长的教育问题,或者家长的观念理解的偏差。但是,老师却无法说服家长,改变不了别人,我通常会改变自己的心态。于是,一句话接纳现状。我教育这个孩子只是一阵子,并不是一辈子。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我们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胃口。

我时常会拿孔子的话来调节自己的心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你,人家误解你,你也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可是,做君子真的难,得修炼这样的胸怀。

时代不同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远不及从前,记得89年刚开始工作,做教师的很受家长的尊重,所以孩子都规矩很多,孩子淳朴很多,可是,如今,这个时代,尊师重教的现象没有了,家长们重教育的表现是重视让孩子读名校。家长们重教育的表现是孩子得高分。

孩子的规矩意识少了,挫折教育没有了,体验教育减少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兴趣班。孩子的人格教育少了,孩子的礼仪,责任意识少了,吃苦耐劳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考试分数。

做班主任难,难在孩子的时刻变化,难在家长的难沟通,难在生活在他人的高期望里,难在教育环境的复杂。

如果不做班主任,工作会单纯很多。

可是,一名老师,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真的依然停留在教学的层面,还没有触及教育的深层。我经常会把班级当作我的实验田观察学生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观察家长的行为。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努力做好自己,做到宠辱不惊。

班主任工作痛并快乐着,有开心也有烦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