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 篇1
昨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仿佛看见了愚公带着子子孙孙们去移山的情景。
这个故事讲了愚公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愚公与家人商量决定把那两座大山移走。可是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说他笨,说他傻,但愚公没有放弃,坚持要把两座山移走。他的诚信打动了天帝,天帝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通往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大山的阻挡了!
读了这一篇故事我感受到: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我想起了我学画画的经历:刚学画画的时候,我对画画十分感兴趣,妈妈就送我去绘画班,每周都去,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厌倦了,不想去学了,然后被妈妈严厉的批评。妈妈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耐心,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好。否则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立刻红了起来,感到十分羞愧,心想:妈妈的话是对的,只要有耐心,什么事都能做好。于是我继续去学画画,最终我的绘画频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在成功的一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或许有许多的艰辛和磨练,但我们都得要一一的去克服,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和工作,做任何事我们都不能半途而废。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毫不畏惧的去面对所有的困难和磨难,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 篇2
小时候曾听大人讲愚公移山,上了初中又在语文课中学习了《愚公移山》。记得当时对老愚公的作法很不理解,还同老师争辩,固执的认为老愚公率领子孙‘叩石垦壤’。实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往。
上了初三还像初一那样‘玩着学’甚至常常醉心于自己的‘聪明’之中,不可自拔,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我惨败到自己难以自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从新读了《愚公移山》。
也许因为失败的惨痛教训吧,重读使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透了。
老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艰苦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经诚所至,终于‘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付二山,使得’‘翼之难,汉之阳,无垄断焉,。由此,我深深认识到,老愚公搬走的不仅是太行,王屋这两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老愚公怕费事,图省事,安于现状,完全可以不‘不出入迂也’而轻松地搬到山前去往,也可能因此不被看成‘愚蠢’。但是,太行,王屋终将子孙遭受‘出入迁之苦’。
与老愚公相比,我就失败在梦想不费力气,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就在于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中的困难就像太行,王屋两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学习中就像搬走两座大山一样,本来就是苦差事,我这次失败,正因为潜意识中不自觉的企图绕开困难,这不正是对自己不负责吗《
我还深深的认识到。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民族,‘愚公精神’自今仍是我们必须发扬光明。如果安于现状,不敢冒失的危险,就不会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事业也不会有所发展。
由此看来,‘愚公移山’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它正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 篇3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了一个老人移山的事情,这个老人就是愚公。传说愚公因为觉得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路,碍于出行,所以决定要把这两座山搬走。于是他就开始一筐筐地从山上挑土,不但是他们自己家,许多其他的人也过来帮忙。这时,黄河边住着的一个叫智叟的人听到这件事,就嘲笑他们:“你看,你们这不是白费力吗?这山那么大,人移得走吗?”但是愚公没有听智叟的话。最后,他们终于清除了那两座大山。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对此,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试前,这次考试我决定不要妈妈的帮助,并且暗暗地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从此,我便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虽有决心,但是复习也还是很辛苦的。有时在深夜的灯光下捧一本习题,久久地思索着;有时面对几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时读者、背诵着英语课文,直到深夜……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此时,我心里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块一般,舒服极了。那种欢欣与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我们都一起来学习愚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 篇4
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列子》,我读了《列子》中的汤问篇,汤问篇中《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夸父追日》《两小儿辩日》等。我最喜欢里面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因为,故事给我很大的启示:不管做什么dou要坚持,也要竭尽全力,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
《列子》中愚公移山主要讲述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文章中: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而年近九十岁的愚公面对大山,因为道路堵塞,进出都要绕许多的弯路,为了子孙后代,愚公想法设法削平阻扰,凿山开路,坚持不懈的为移山大业作出努力,感动了上天,使玉帝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下凡去把王屋、太行两个大山移动到现在的位置。
这个《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是我们很熟悉的文章,里面的愚公精神是一种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现在这一篇文章中,却发现提倡人们最值得拥有一种精神的原因,那就是:提倡“愚公精神”的原因。
这则故事,主要是歌颂那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的人们,为了他人的生活所付出汗水和努力。
而我们现在的优越生活,都是先辈们依靠自己的拼搏精神一点点为我们打造出来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在没有先进设备,利用双手和勤劳的智慧消除阻扰。而现在是初中生的我,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以致用。学习愚公坚持不懈奋斗努力的精神,讲究学习方式,勤于补拙。所以说:我们应该学习愚公精神,并支持愚公精神。
在《列子》中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个,比如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夸夫追日》等。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和赏析国学的魅力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 篇5
今天,我无事可做,便打开成语故事,翻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便读了起来,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得是:从前有个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拦住了他们的去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他便带领着子孙开始挖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日复一日的辛苦劳动,最终感动了天神,把山背走了。愚公他这种为后代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他虽然受到了嘲笑,但仍勇往直前、锲而不舍,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让我们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还有不半途而废。所以他的精神才流传到今天。
而我呢,也一样遇到困难就退缩,更别说持之以恒了。知难而退就是形容我的。比如:在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数学奥数练习册。我刚开始的时候很愿意做,以为很简单。可当我做到第二页的时候,就遇到的有几道题不会做了,就继续往后翻,可是往后却是越来越难,我就对妈妈说要读课外书,然后就不做这些题了,而去读书了。有一点难度就放弃,根本就没有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只有专心的做一件事而不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会为我们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向愚公老人学习。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 篇6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一篇,感悟颇深。
愚公移山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山,方圆700里,高达1000仞,原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东边。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已年近九旬,面对着大山而住,他苦于山北道路堵塞,进进出出要绕很多弯路。所以它就与家人商议:能不能将这山给移开?让大陆直通豫州南面,汉水南面。但是他一个人怎么能行呢?况且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能放到哪里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最后愚公定了主意,他率领着儿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头,挖土块,用畚箕装上,运到渤海边上。一年才回来一次。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着嘲讽愚公太不明智,但是愚公长叹一声:“你的思想实在顽固,不能开窍,还不如人家寡妇家的小孩子;就算我去世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死了,还能有孙子啊,孙子又有了儿子;孙子的儿子就有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就有了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是不会再增高的,还愁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天神得知也被感动,将一座安放到了塑方东部,一座安放到了雍州南部,从此,冀州南部直到汉水的南方就没有大山的阻隔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坚持不懈,要持之以恒,要有决心。只有不断地付出,才能有回报,不可以半途而废,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在我们学习上也是这样:我每次做作业时,只要看见作业那么一沓一沓的,我就有些害怕,就不想做了。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写作业要有决心,不管有多少,写完了就没有了,不可以半途而废,否则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最终就不会成才了。
我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势必需要决心,有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好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