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散文随笔内容页

大学生关于经历的散文随笔

2023-06-21 11:45:01散文随笔

第1篇:大学生关于经历的散文随笔

我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春天来得多么晚,也不管残冬多么顽固地不肯退走,人们只要看到天空中飘荡着的风筝,就会深切地感到春天了……”的确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在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清明时节更是放风筝的最佳时候。相传在清明节古代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的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还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同时也让美好的心愿得以实现。当然这些都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过这个预言却被我在无意间验证。那是在去年的清明节我和儿子一起放风筝的故事,风筝飞走了。却带来了儿子成长的快乐和希望。

那天春风袅袅,碧空如洗,我和儿子在风筝市场转了多半天终于选定一个三角形的风筝。据卖风筝的人讲三角形的风筝放起来上升速度快,无论风大风小都很稳定,在卖风筝的人的一再讲解下我们终于买了一个三角形的风筝。这个风筝长约一米五左右展开后是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在尼龙绸上印着红、黄、蓝的条纹沿风筝的头部向后呈放射状展开,尾坠成弧线状连在风筝后面,上面系着十几个三角型的彩旗。整个风筝看上去就像在高空做表演的滑翔机一样,还是蛮漂亮的。站在一旁的儿子早已按奈不住心中的兴奋连蹦带跳的叫嚷着要去放风筝。怎奈腹内早已饥肠辘辘,我们只好回家先饱肚子。

我和儿子吃过午饭后就来到游人如织的休闲广场。这里早已放飞了近百个十几种各式各样的风筝。色彩鲜灵的风筝,在丽日白云间花花绿绿的蔚为壮观,飞在高处的风筝稳步攀升宛如空中的祥云,刚刚放飞的有的低空盘旋有的摇摇欲坠,犹如雏鸟展翅。儿子看到这番热闹景象早已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曾和小朋友一起放过几次风筝的儿子,自称是放风筝的高手。把风筝握在手里不让我碰,嘴里还一个劲的嘟囔着:我会,我行,不用你管……。蹙眉瞪眼,一副我的风筝我做主的神情。我只好站在一旁静静的观看:他先展开风筝再给风筝撑上骨架,刚要系线时风筝却被风吹跑了,他急忙撵上去一只脚踩在上面重新系线……看着他笨手笨脚的样子,真是哭笑不得。突然我意识到我们家长都忽略了或者都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却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家长却很少看着孩子在自己的面前独立的去做一件事情,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到一丝讶然。想想在家里爷爷疼妈妈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小皇帝一样,没有几件事是他自己做的。他们应该有的成长经历都被家长们的溺爱和干涉剥夺了。既然他今天想自己放风筝,我想这也是锻炼他的机会。我又何必横加干涉哪!正在思索着,儿子已经把风筝装备整齐,整装待发。只见他先找准风向,举着风筝迎着和煦的春风像欢快小鹿一样跑起来,然后放开风筝,再慢慢的放线。风筝借助风力开始在低空摇摆、盘旋。他一手紧握线轴,一手拽着紧绷的丝线,板着小脸,两眼紧盯着摇摆不定的风筝。或侧身拽线,或放线前移,时不时的还左拉右扯。我第一次见到他那出满童稚的脸上显现出紧张而认真的样神情。经过儿子的认真努力风筝也节节攀升,终于挤身于“高空祥云”的行列。他红扑扑的小脸呈现出兴奋与喜悦的神情。随着风筝的不断攀升,丝线也被放出一大半。在风力的作用下丝线从空中到地面形成一个长长的,若隐若现的弧形。犹如一架通向蓝天的阶梯,仿佛通过它就可以摘到天上朵朵白云。儿子见风筝稳定下来便拾阶而坐,一边不断的扯拉丝线,一边盯着空中的风筝。无意间看见站在一边一直关注他的我,他仿佛才意识到我的存在。他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信的神情仿佛在说怎么样不用你,我也可以把风筝放的很好很高吧……

我和儿子正沉浸在快乐和惬意中的时候,有几个左右盘旋摇摆不定的风筝被风吹了过来。在儿子的风筝下面左右旋转。孩子已经注意到了潜在的隐患。紧张的神情又回到他的脸上,他急忙上下左右的拽动丝线,调整风筝,想要摆脱它们的纠缠,怎奈风筝飞的太高不宜控制。那两个风筝也离我们的风筝越来越近,围着我们的丝线盘旋缠绕起来,儿子感觉丝线有异常的震动和摩擦,线缠在了一起。他还想奋力扭转局面,可是为时已晚。线猛地一松,断了。失去控制的风筝由于风的扬力作用先是向高处冲了一下,然后肆无忌惮向远处飘去慢慢的坠落,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顿时儿子不顾一切的向着风筝坠落的方向冲过去,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刹那间,刚刚十岁的孩子在我眼里仿佛长大了许多,他没有向我哭闹求救,不再依赖我的呵护,懂得自己应该承担责任。

风筝飞走了,却让我见证儿子的成长。也许这段经历就是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过多少年以后这件事一定还会的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供我们回忆。曾有一个被大人用爱的枷锁束缚着孩子,像一个冬天里吸足养分、积蓄力量的蚕蛹一样,在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清明时节,破蛹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

第2篇:大学生关于经历的散文随笔

我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兄妹三人。当我升入完小时,我哥哥也考上了合阳中学,父亲无力同时供给两个学生,我便只在完小念了一学期就辍学了。那是一九五五年腊月,村上刚刚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父亲见我只有十三四,长得又瘦又单薄,还做不了出力活,就为我的出路动脑筋。那当儿,县“新生剧团”正招收学员,他通过在县委当炊事员的一位本家叔叔弄到一封推荐信,领我到剧团学戏。人家嫌我嗓音不够亮,不收。学戏不成,学个手艺吧,母亲想让我跟四舅去兰州毡厂学做毡,不知为什么,我不愿意去,于是便在家参加了农业劳动。可我仍然怀念着学校生活,白天在队上劳动,晚上做梦还在学校上课。同时开始半宿半宿地看书。开头看的都是哥哥中学里的语文和数学,让《代数》里的阿拉伯数难住了,就改而专攻语文。语文课里的《多收了三五斗》、《结婚》、《和平鸽》、《青枝缘叶》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使我爱不释手,于是便产生了也学写小说的念头。

见我迷恋着看书,父母十分担忧,说白天劳动一天,晚上熬眼看书,歇不好,第二天怎么干活?就禁止我点灯。其实就是父母不反对,家里也没有那么多钱买煤油呀!可是书还是要看的,我便尽量将灯焰压小点,将窗户遮严,侭量不让父母发现。小时候眼睛亮,记得从邻居长者处借来的《史记》、《左传》、《古唐诗合解》等大字夲典藉,就曾借着月光读了其中不少章节。

一边阅读,一边就练习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有几篇让已参加了工作的哥哥看到了,他居然说写的不错,就开始给我点支持,帮我买些纸笔和书,于是我便陆陆续续读了些鲁迅、郭沫若、巳金以及赵树理、孙梨、王汶石等人的作品。又读了些能够找到的外国文学,特别是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如托尔斯泰。戈果理、契诃、高尔基、萧洛霍夫、缓拉菲摩维支等作家的作品。与此同时,便开始向《延河》等刊物投稿。寄出去几篇,都被退回来了,仍不气馁,正准备继续写下去,“”开始了,刊物全部停刊,只得暂时打住。

一九六九年九月,队上派我去临皋村给治黄工地拉运石头,路经县城,在文化馆的门口,看到一则《征稿》启示,才知道县上开展“革命故事”活动,向全县文艺爱好者征求故事稿件。心里十分激动,就想,故事还不就是小说,便躍躍欲试。到工地上,借休息时间,一连写了《劲草》、《特殊情况》、《竞选班长》等四五篇作品,送到了文化馆。过了几个月,顺路去了次文化馆,见到一位面容和善的长者,就是党孝芳馆长。他听我报了姓名,高兴地说:“啊!你就是王智民呀!你送来的稿件我们看过了,大家认为你的基础很好,文章写的不错,很有文彩。不过故事是要讲给大家听的,要口语化,朗朗上口,不能象小说那样讲究辞藻。”便给了我几本文化馆编的《革命故事》集,鼓励我学习写些故事脚本。

和党馆长的这次谈话,就使我与文化馆,与故事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家把那几本故事集反复揣摩起来。这些集子里共收有二三十篇故事作品,作者有史耀增、谭畄根、赵顺、马复兴、赵英、李保民、李枫(李斌奎)等七八个人。他们的作品都有生动感人的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语言也和平常人说话一样,是典型的故事脚本。其中李枫的《拜师记》,讲述插队知识青年拜车把式老倔学赶车的故事,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便决定写《拜师记》的续篇《出师记》。写成后,寄给了文化馆。

一九七0年西韩铁路重新上马。十一月初,我随生产大队组织的“全民筑路队”于和家庄公社驻地缷枕木。一天,公社电话员告诉我,文化馆来电话,要我去县上开会。我就知道是关于故事创作的会议,一时欣喜若狂。因为苦恋文学多年,被邀请参加此类会议却是平生第一次!就恨不能一下子插翅飞到文化馆。可是当时工地上的纪律很严,领工的不给话就不能走。果然,在工地坐阵的大队支书就封锁了这个消息,不让我走。我便只得怀着痛苦的心情坚守在工地上。其实我们那几天没有活干。因为缷枕木要等汽车运来,可是汽车却一连三天未到。人们天天坐在野外干等。八日中午,我因等车,正在村东田里一个墓堆旁睡得迷迷糊糊,有人推醒了我。睁开眼,只见面前站着一位陌生的青年。他身高面白,举止文雅,自称名生力,独店公社人,刚从县上参加了故事创作会议回来,受党馆长委托专门来工地找我。我十分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真难为他竟能把我找到田野的荒坟边!,生力拿回了我的稿件说,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过了,省上来的人也看了,都说《出师记》基础很好,但仍须俢改,情节要更紧凑些,要集中刻画俊英这个英雄人物。要我尽快改好寄文化馆。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生力走后,我便立即坐在荒坟边涂抹起来。十日工地转移到范家洼村,十二日又转移到白家寨,我一路带着稿子边走边改,十五日改成,抽空去甘井邮局寄出。

光阴荏苒,在工地上过了一九七一年元旦,元月十一日(腊月十九日)归家,母亲见面就递给我一张“通知”,说是公社派人送来的,要我去县上开会。一看会议日期已过了一天,但我仍然十分兴奋,决定这回非去不可了。第二天打早把被子捆上自行车,就去向生产队队长请假。队长听我要去县上开会,惊讶得大张其嘴,他无法接受他治下的子民怎么可以随便去‘县上’开什么‘会议’,铁青着脸说,没见大队的话不能去,当即派我去起牲口圈。我这次却壮了胆子,不管不顾地走了。

_点钟走进了位于县城后地巷的文化馆,见院子里早已拥挤着二三十位参加会议的年青人,有男的,有女的,闹闹嚷嚷,十分热闹。我报到后一会儿,便听见一位高个头青年高声哷喊我的名字,我连忙答应着走到他面前。青年微笑着握住我的手自我介绍说,我叫史耀增,你就是王智民同志呀?跟我来,省上高少峰老师要见你。他就是写了那么多故事的史耀增呀!我一边在心里惊叹着,一边跟随他走进了西厢房

这时房子里有三四个人,党馆长也在座。他一见我就迊上来拉住我的手说:“智民来啦。”又回身指着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说:“这位是省艺术馆的高少峰老师。”高少峰老师就亲切地和我握了手,又介绍我认识了站在他旁边的《工农兵文艺》期刊主编吕毅老师。大家落坐后,高老师就和我交谈起来,问我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从事创作的经历等,最后谈到了《出师记》,说写得不错,《工农兵文艺》准备用,过会儿你听听大家的意见,再修改修改。少顷,门外走进来五六个人,高少峰说他们都是咱县故事创作的骨干作者,又一一向我作了介绍。除过史耀增已经认识了,别的人就是赵顺、赵英、马复出兴、李保民、妥夫、谭根等同志。以前只见过他们的作品,今日终于见到了作者本人了,真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啊!

在高少峰老师的主持下,共讨论了四篇作品,分别是赵顺的《钢铁姑娘班》,李保民的《携手共进》,妥夫的《麦种》和我的《出师记》。都是由作者朗读一遍,大家听后发表意见。大家的发言既坦率又踊跃,和在生产队开会时人们都不敢说真话大不相同,我也就毫无顾虑地对别人的作品发表了我的看法,也认真真记下了别人对《出师记》的意见。会议结束时,高少峰老师风趣地问妥夫同志道“妥夫,妥否?”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上午,我便立即参考同志们的意见,斟酌修改起来。晚上我被安排在东厢房住宿,这屋内有个好大的竹床,我和史耀增、马复兴同睡在这个竹床上。有位瘦而精干的老者又送来几床黄色的军用被子,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马老师”,原来他就是图书馆管理员马建勋老师。他关心地问我们都有枕头没有,还需要什么就来找他。我们都说,“好了好了,什么都有时了,谢谢你,马老师!”

第二天又用了半天时间,我修改完了《出师记》,同时将标题改成了《第一次出车》,下来又参加了一次讨论会,获得了通过

这次我在文化馆共参加了三天半会议,第二天在北大街“工人乐部”礼堂听故事员讲演故事。参加此次会议的故事员也有十几个人,他们是党宪宗、雷生全、范永录和刘国兰、车清芳、陆琪琪、谭清芳等。党宪宗讲的《郭大娘养猪》、雷生全讲的《团结面》、车清芳讲的《一块银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七一年三月,文化馆编印的《革命故事》第一期印出了《第一次出车》,不久省艺术馆《工农兵文艺》第二期也发表了这篇作品。随后省出版社又将《第一次出车》收入《钢铁姑娘班》故事集。省电台也播送了西安市故事员演讲的《第一次出车》录音。一九七四年国务院文化组《文艺节目》第六期又转载了《第一次出车》,接着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至此《第一次出车》大红大紫,作为作者,我也多次被文化馆派出与史耀增、赵顺、谭留根等同志去全省不少地、县乃至省报、省刊和西大、师大等院校参观学习。还作为赴省代表团成员去延安、汉中、西安参加了“全省故事调讲会”。一九七五年又应邀去省艺术馆《工农兵艺术》编辑部参与了半年期刊编辑工作,一九八五年更作为省文化统先进工作者赴省参加了表彰大会。

光阴催人老,日月掷人急!从事这些故事创作活动时,我还只是二十七八的青年,如今已坐五望六,老之将至矣!然而,这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却永远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留存在我的心里!

第3篇:大学生关于经历的散文随笔

人总会在经历中,吸取很多原先不知道的事情,或者也会从小小的切入口,看到人心的质量。

首先,我不知道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会不会或多或少的收到别人的认可,人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万变总分善恶美丑的能力。但欣慰的是人总会在泪水中,汗水中看到事物之间的真谛,懂得如何付出或者是何时适合远离。

五月的自己是忙碌的,现在的自己渐渐少了多愁善感,但我还是想对自己说,我还缺乏自信,这里的自信不是说做自己的事情缺失自信,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比起高中,自立,自强了很多很多,这一点的进步,我觉得与大学环境下老师对我的认可,同学间的配合,以及辅导员的认真教导少不了,说真的,我没有夸大其词的意思。所写的就是我想说的,也许其中肯定有别人意想不到的不顺利,但总体上,我还是幸运的,因为很欣慰的一点就是,每当事物安排下来,即使起初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到了事关重要的时候,还是有别人或多或少的配合和帮助,这一点,很满足很感动,作为一个男生,小感动就动真是会被笑话,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真的来之不易。这一年我感悟到了很多,从离开家求学,再到交友不慎,结为骗局,再到自己争取事迹的起起伏伏。还有就是事关重要人物的距离归属感缺失 ,很多别人不懂的压力,以及自己不懂的却被别人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足以使自己透不过气来,但是事实证明我还是可以解决那些所谓的了事。只是偶尔的感伤,我不知道该告诉谁,是父母,还是女朋友,还是所谓的每天相见的朋友,我想自己偶尔的不开心不应该强加在别人头上,所以当有个傻傻的郡雁问我最近怎么了的时候,我总会说,没事,至于父母,我也不会说我的压力怎么样,对于父母我只想自己能够做的更多,能做的能够做的更多,他们给我买了别人都有的东西,但是别人都有的东西,我想自己不能什么都和别人用的效果一样,如果都一样,那人就没有个性了对吧,比如电脑。暂且就不例题分析这些鲜为人知的事、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花心的人,因为我的身边女生多,所谓的女生都是同学或者是部门干事而已,她们有自己的归属感,这些本不需要解释,可是总有许多无趣的人,在角落分散着无聊的气息,所以我只想说,朋友可以很多,但最终属于自己归属感的人,没有很多,只有一个,也不会像别人说的又怎么怎么的多,只有这么一个,暂且这些流言蜚语我已经习惯了,我想了解我的她也会好好的习惯。

人生有很多过客,有很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有很多物是人非值得自己与别人感同身受。朋友!要的就是一个有情有义,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有情有义,可以换回别人的有意友情,但我也不能全部没有舍取的强求,哪怕人生总会有那么或许多的过客,我也不好埋怨,在过客出现的时候,我或许应该谢谢上帝,他让我看到了所谓的真友谊和假相处的区分,所以我很欣慰,欣慰自己的付出,同时也非常谢谢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的人们,因为有你们,我才能看到善恶美丑,因为有你们,我才能一点一点的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成长的着力点,找到自己目前还缺失的和不成熟的方面。

现在的自己喜欢在空闲的时候,邀上几个好友,坐在学校哪个空旷的地方,喝上那么几口闷酒,哈哈,那感觉倍感爽快,这一切的一切哪怕以后大家不在了,可是回忆起来还是会有感触的,所以我觉得要这些还是有作用的,就像以前的我和总管,在学校的时候,偶尔会吵,但是真的分开了,真的偶尔的通一个电话或者一句扣扣留言,至少我还是倍感开心的,至于人家的心情,我还是琢磨不到的,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在记忆中快乐着的。有些自己该珍惜的,该去创造为以后作为珍惜对象的,我们都应该好好的把握,等这几年过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留下的会是回忆,即便你会说,我们还可以在一起聚会,但是在聚会的美好,还是在为过去的追溯。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几天,我忙着自己的事,班级里的事,管的不怎么多,说真的有失职的情况,但是如果万事都是要我完成才能达到目的的话,那样的结果会是很悲催的,不谈及班级的事,还是说说我个人的经历收获,这几天我参加了学院的唱歌比赛,也没有什么反反复复,就是这么简单的屌丝样的进了决赛,当自己第一次冲破头皮以唱歌作为比赛目的而不是作为娱乐。这还是第一次,虽然没有照片,没有记录下那短短的三分五十三秒,就如同我唱的那样《忽然之间》,但这忽然之间,我感受到了,掌声,或许掌声以前唱歌也有很多,但是这一次的我感触很深,自己收获也很多,至少我可以说,我也以唱歌作为比赛试过了,而不像高中有些人说的,你不敢上台唱的那种情况的出现,我做到了以前没有做到的,我也证明了自己,其实有些时候可以在自信点,当然最终的结果没有想象的好,但是重要的我还是经历了,结不结果有时就被自己疏忽了。值得。

参加了的特色月晚会,参加了演出,参加了集体排舞的艰辛,感受了集体努力后,灯光下的掌声,虽然那时我们看不到掌声发自哪里又去向何处,默认下每个人都是掌声的归处,集体努力加油艰辛后的结果,以掌声告终,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而且欣慰的事,这一件事也被自己遇到了。所以我相信自己在处事方面还是幸运的,至少我感受到了这么多的大喜大悲,感受到了在孤军奋战后,集体力量的温暖。

日历还是在慢慢的走着, 但时间却快的吓人,所以一旦日历一张张被撕了,我们的记忆也就只能把日历久久定格,时间还是在走,但走过的时间,还是在日历中慢慢的保留着,那些酸甜苦辣,那些欢声笑语,都会在不大不小的脑袋里一次次被记起。有这么一次,就已经可以让我想到微笑了。

我在试着一点点的长大,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只有一点点的经历,只有这样使自己领悟更多,更透彻,才明白保留舍取。

所以加油的,继续努力吧,希望那些被我提及的,我爱的以及爱我的人,都是这样,努力的去经历,去好好的把发生过的事情一点点的铭记。

第4篇:大学生关于经历的散文随笔

人生向前的脚步从来没停止过,我们也一直带着心跳去寻找着属于且适合自己的世界,只是前路曲曲折折,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坦途!有时候,在行走间丢掉了岁月,遗忘了时间丢掉了自己,于是青春失乐,微笑变作了泪水,

快乐变作了忧愁。花开花落,无关风月,云卷云舒,不解风情,只见过所有的不幸,却没有看见那一缕光,始终只是心智禁闭了快乐。

然而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落寞与自甘堕落,在行走间始终会有那么多的美好,于是我也顺其自然的学会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由与洒脱。于是黄昏不在悲伤,于是风雨不再飘摇,于是有泪不轻弹。于是我也学会了改变与自我完善!

告别了灰色的那些日子,所有的生活都显得如此美好,但我懂得了烟花易冷的短暂,所以也就学会了未雨绸缪,懂得了珍惜,珍惜所有美好的事物!

多少个曾经,想过一个人去远方,走过千山万水,看遍人潮人海。不过如今我再也没有如此的奢望,只想时光静好,手握时光终老。因为我也将那些年少打包放进了时光定格在了记忆,说实话,如今的我,没有了往日的勇气,或者说是张扬……

总喜欢说人生充满了戏剧性,就如你纵有万般不愿意,往往事实总是朝那般演绎,一次次的尽是如此……始终我还是不能明白,命运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凭什么左右我们的明天,而改变,到底能改变多少……

而这些没有定数的概念,又有谁能知道呢。看过这样一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得到你从未得到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去付出你从未付出过的努力……”或许努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否则只能沦为笑谈。

喜欢江城子里面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沧桑与辛酸,也喜欢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那般雅致,喜欢雨霖铃那般凄婉,也喜欢举杯邀明月的那种不羁与豪情。喜欢过三国周郎赤壁,也喜欢过枯藤老树昏鸭。十几年徜徉书海,或许我们早已不自觉的喜欢上了这种生活,那里的人好像如昔!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采菊东篱下,也想吟赏烟霞。只不过如今好像再也没有这种情景了吧!因为我们虽然渺小,但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存在着,至少自己可以以自己为中心,至少自己懂得自己。至少自己有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境界,境界一:看山是山,境界二:看山非山,境界三:看山还是山!人生路漫漫,曾守一孤山赏此间风景,如幻梦如影,懵懵懂懂;时光不止,秋风起又散,冬走春至,年年岁岁处处有得有失,终究还是成长。

岁月凋零一轮又一轮,我们背记忆裹着的沉重的包袱与现实的枷锁以为看穿了人世,看穿了此时的“山”此时的景致!时光总能给人感觉一种沧桑,都写在了脸上。曾经的几度欢喜,几度忧愁,悲欢与离合,都刻在了心中,有的选择渐渐忘记,有的选择只字不提!

不论生命如何轨迹,而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的,当至甲子抑或古希之时,我们定会心如止水,定会找一处景,选一处静谧,安度!起点,终点,早已不在乎,看淡了人生,也看淡了生死,尘归尘土归土,而山还是山,只是我们已经躺过一生风尘,走过千山万水!

有人说:“使人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而我一直行走着……

第5篇:大学生关于经历的散文随笔

如杂乱的笔墨、胡乱的画,描绘一幅斑斓图,是我欣赏过的花,捡起的那片叶子,走过寒冬,回头看不见雪中的足迹,再期盼来年春,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自由的风把我的轻叹,演变成一首歌,喝不够的酒、擦拭不尽的泪,换来一点点笑容,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年年希望年年望,年年失望年年忘,可总有一些忘不掉的、也望不到的,伴随着成长,年龄越来越长,梦想越来越少。

有太多的第一次,不能忘记,太多的最后一次,无法释怀,夹在这最中间的我,只能把过程当做一种体验,学着去接受结局,而我也只能去接受,任何结局仿佛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办法,尝试着去看开它。

事后当自己是个看客,用平常心去看待自我成长,得出一种被叫做“无奈”的感受,思前想后,原来个人力量都是很渺小的,改变不了任何事物,能够做到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去适应这个环境,要么被环境所适应,就如懂得自我改变,或者是被动改变了才去懂得。

往前看,许许多多的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成长就像一把尺子,丈量得失长短,用一生付出换来一句“经历”,这两个字太过苦涩,长大了就是让你我明白生命原本的意义就是枯燥的,却要我们尽心尽力绽放出一个美丽,至于是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知,但要我们明白往事,都是与时间有关的。

小时候不知道了,长大了就会明白,如果还是不明白的,时间会让我们知道,这坎坎坷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需要我们去保持一个平常心态,如果说连时间都教不会我们的东西,这一生只能糊里糊涂。

把红尘当做一出戏,把曲终人散当做一场定义,成长就是看多了戏,得到不同的定义,剩下的就是怎么去面对生活,努力活下去,陪同我们长大的不是收益,而是坎坎坷坷,遇见过太多朋友,难免最终不去强求,就像我们常说的“过往”。

过往就是来去匆匆,把人情写在纸上,一生空白、唯留情字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