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教案下册随笔 (一)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 、朗读课文,背诵第 18 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 、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 “ 我 ” 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 “ 我 ” 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 “ 我 ” 是这样做的,而且 “ 我 ” 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 “ 认认真真 ” 和 “ 老老实实 ” 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 “ 我 ” 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 3—5 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 、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 1 )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 2 )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 、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 、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 3 )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 “ 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
“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
(方式:指名读 —— 体会 —— 评价 —— 再读 —— 齐读)
3 、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 1 )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 2 )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 3 )指导学生理解 “ 审视 ” 。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 4 )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 、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 “ 我 ” 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 、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7——17 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 、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 1 )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
“ 不 …… 像。 ”
“ 那么,像什么呢? ”
“ 像 …… 五 …… 五角星。 ”
“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
“ 不像! ”
“ 它像什么? ”
“ 像五角星! ”
( 2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 3 )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 4 )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 5 )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 、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 1 )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 2 )思考讨论:
a 、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 “ 我 ”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 、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 、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 3 )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 4 )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 5 )(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 “ 和颜悦色 ” 一词的理解。
( 6 )指导朗读。(指名朗读 — 齐读)
( 7 )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 8 )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 、练习背诵。
b 、集体背诵。
5 、理解 “ 教诲 ” 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 、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 、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 、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 、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 、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 “ 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 ),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 、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 —— 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部编版二年级教案下册随笔 (二)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要求:
1 、图文结合,联系字音,熟读课文。
2 、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教学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多种渠道地采集资料的能力和兴趣,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通过对太空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师课前寻找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多媒体及文字资料。
2 、生收集有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美丽的太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 引入课堂。
1 、引入课堂,同学们请看,这是哪?(出示美丽的太空景色图)
对,这就是美丽的太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有着“上天”的梦想;而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上天”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 2003 年 10 月,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叔叔在这美丽的太空中活了二十多个小时(板书:太空生活),现在,彭老师就要邀请孩子们和我一起去了解了解咱们中国的航天史。
2 、媒体播放,师讲述 :
3 、创设质疑情景
( 1 )今天,杨叔叔将来到我们的课堂,高兴吗?(出示照片)见了杨叔叔,你们都想问他些什么问题呀?
… …
( 2 )点击播放:杨利伟鼓励学生的话。
4 、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孩子们可要仔细观察了,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5 、学生谈感受,师板书:趣事多。(齐读课题)
过渡:太空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有趣的事呢?课文中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想读读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书要求:孩子们,你们读书时想给自己提点什么样的要求?
1 、看来你们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了,那赶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好每句话。
2 、学生自读课文
3 、检查昨天学习生字情况。
( 1 )读带音节的生字。
( 2 )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 3 )读带生字的词语。
4 、读文。指名 6 个孩子接力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太空生活写了哪些有趣的事?
三、学习课文
1 、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最喜欢哪件趣事的段落呢?
( 1 )学生再自由朗读课文。
( 2 )指名读。
( 3 )齐读。(喜欢哪个段落就站起来读哪个段落)
2 、能用“在太空中,宇航员做什么事必须怎么样,不然会发生什么情况”的句子来说说你喜欢的趣事吗?
( 1 )课件出示:在太空中,宇航员 ----- 必须 ----- ,不然 ----- 。
(做什么事) (怎么样) (会发生什么 ) 情况)
( 2 )小组内说说 —— 全班交流。
3 、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那么,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 1 )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 2 )交流。出示相应句子: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 (板书:失重)师介绍:在太空中,由于摆脱了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任何东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飘浮起来。
4 、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的趣事吗?我准备聘请几个太空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介绍,可以介绍书中的趣事,也可以介绍你搜集的趣事,先自己练习练习。
( 1 )出示练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互助完成。)
A 、运用书上的内容把话说完整。
B 、用了解到的内容把话说完整。
C 、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把话说完整。
大家好!我是太空小导游 --- ,欢迎大家来太空旅游。由于
(姓名)
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游客们 ------ 必须 ---- ,不然 ----- 。祝大
(做什么事) (怎么样) (会发生什么情况)
家在太空度过美好的一天!
( 2 )自由练习说一说。
( 3 )全班交流。
5 、要成为一名宇航员,可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宇航员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在地球上得刻苦训练,我们来听听杨利伟叔叔是怎么说的?
( 1 )点击播放:杨利伟叔叔说的话。
( 2 )你们听清楚杨叔叔给我们提的要求吗?孩子们,从现在开始,为你们成为宇航员的梦想努力吧!
四、兴趣题 (三选一)
1 、画一画: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2 、说一说:把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趣事说给朋友、家人听听。
3 、写一写:根据手上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自己在太空会发生什么趣事,以“我在太空中生活”为题目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睡 觉
太空生活趣事多 喝 水
(失重) 走 路
洗 澡
部编版二年级教案下册随笔 (三)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 、初读知其意
( 1 )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 2 )指名学生读第 1 、第 2 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 3 )学生齐读第 3 、第 4 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 4 )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 、再读临其境。
( 1 )学生回答:第 1 、第 2 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 3 、第 4 句写了什么景物?
( 2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 3 )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 4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 5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 、三读悟其情
( 1 )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 / 黄鹂 / 鸣翠柳,
一行 / 白鹭 / 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 / 西岭 / 千秋雪,
门泊 / 东吴 / 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 2 )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部编版二年级教案下册随笔 (四)
《亡羊补牢》
一、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谁来读。
2 、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 、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 、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 、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 qu ā n 圈 ,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 、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
→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 、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
→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
→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 1 :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 2 :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
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
→生 1 :→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
→谁再来说一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
5 、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 1 :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生 2 :如果我听从街坊的劝告,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 3 :现在我已经丢了两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丢了,现在得马上去修补羊圈。
四、学习最后一段
1 、对,养羊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读→个别读
→读中点拨,此时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谁还想读?
→老师也想读(故意去掉“赶快”。)
→生:不能去掉,因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 2 :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生 3 :加上“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是呀,你看(看图)养羊人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读,从此,……。
→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五、明理
1 、小朋友,而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 1 :老大爷,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不会丢第二只羊。
生 2 :大伯,知错能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生 3 :你做错事能及时补救,我向你学习。
2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说,你说。
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 —— 为时不晚。
师:作业本散了,应该马上订好,及时补救。
六、复述故事
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一天,他送一只羊给街坊,向他道谢。街坊问,你为什么送羊给我?养羊人就把“亡羊补牢”的事告诉了街坊,如果你就是养羊人,该怎么告诉“街坊”这件事?先自由准备一下。
七、书写生字
1 、哪个字特别难写,需要老师帮助的?
哦,“窟窿”,这两个字都是“六”,特别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师范写。
2 、生写。
八、拓展
小朋友,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题目吧,这是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